期刊文献+

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宗教心理治疗的双重X模型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弗洛伊德所倡导的驱力模式,经过荣格、阿德勒、埃里克森、弗兰克尔等人的过渡之后,进一步演化为自我模式、关系模式和自体模式,它们从学科内部推动着精神分析运动向前继续发展。存在分析宗教心理学是连接精神分析宗教心理学与人本主义宗教心理学的桥梁。精神分析的基点是"潜意识"领域,竭力向"意识"呈现人的本能的事实,而存在分析的"意义治疗学"则寻求精神现实的意识。文本构建了存在分析的双重X模型,运演了第二重X模型的大我在心灵动力的驱使下,唤醒第一重X模型的小我在本能和冲动的游离状态中对自身人性的重视,唤醒一个作为万物灵长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存在分析的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精神分析的治疗原理,即作为第一重X模型的人(主体)认识到自己(自我中超我的层面)与第二重X模型的客体大我世界(世界的爱、良心、责任、意义等)存在的差距,进而产生心灵动力——紧张,在意义意志的指引下,个体自我在世界客体中寻求现实意义,唤起自我在被抛的世界中生存下去。本文进一步探讨宗教在心理治疗和心灵治疗(精神性治疗)中的作用,并探讨牧师与心理医生的关系,期望对起步中的中国宗教心理学学科建设有所裨益。
作者 周普元
出处 《宗教心理学》 2019年第1期29-58,共30页 Psychology of Religion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指导下新疆地区个体宗教心理研究”(18XZJ016)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52

共引文献1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