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词语的“多质性”与鲁迅的修辞选择——以“黑夜”“暗夜”“黑暗”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夜作为中西文学共同观照的意象,它所形成的呓语、昏沉、迷寐的空间成为中西具有“鬼气”作家的寄身之地。“夜”隐藏着死亡、恐怖、孤独与神秘、创生、慰藉的双重意义,函套住文学中难以传达与理解的话语。而“不断发展的,对昼与夜、光明与黑暗之区别的见解,是一切人类文化发展的最深层的活力”①,在鲁迅的作品中,“夜”出现的频率高达千次,从“夜”的角度进入鲁迅作品成为研究者的共识。
作者 张炎
出处 《上海鲁迅研究》 2022年第3期102-117,共16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43

  • 1弗雷德里克.杰姆逊,张京媛.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J].当代电影,1989(6):47-59. 被引量:254
  • 2康德.《对这个问题的一个回答:什么是启蒙?》.载詹姆斯·施密特编.《启蒙运动与现代性18世纪与20世纪的对话》,徐向东,卢华萍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61-66页.
  • 3鲁迅.《<阿Q正传>的成因》,《鲁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98页,第397-398页.
  • 4鲁迅.《<呐喊>自序》,《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40页.
  • 5仲密(周作人).《阿Q正传》,《晨报副刊》,1922年3月19日.
  • 6陈涌.论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人民文学,1954,(11).
  • 7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之十》..《鲁迅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96页.
  • 8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之十一》..《鲁迅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102页.
  • 9约翰·亚当·贝克.《启蒙导致革命吗?》.詹姆斯·施密特编;徐向东、卢华萍译.《启蒙运动与现代性:18世纪与20世纪的对话》.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34页.
  • 10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之三》..《鲁迅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16-17页.

共引文献87

同被引文献4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