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区域创新系统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始至今都没有一套完整的区域创新系统指标体系,为了能构建出更具代表性的该指标体系,就需要研究者们不断去改进、去完善。本文在构建区域创新系统指标体系的时候,严格遵循了指标体系构建的四个原则;并经过指标的初步筛选及相关性分析之后的筛选,最终的到7个有效指标。虽然本文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是也为以后研究者们构建指标体系提供了有利的参考价值。
作者
任强
管岽菀
秦轩
机构地区
西安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出处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19年第11期228-230,共3页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指标体系
相关性分析
分类号
F124.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8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77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4
1
李邃,万秉烛.
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系统投入与产出效率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17,33(23):141-144.
被引量:11
2
张慧颖,吴红翠.
基于创新过程的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发展的比较研究——兼析天津市区域创新复合系统协调性[J]
.情报杂志,2011,30(8):12-16.
被引量:17
3
万勇,文豪.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5):643-646.
被引量:50
4
张序萍,刘中文,张峰.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筛选及评价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0(30):136-138.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28
1
官建成,何颖.
基于DEA方法的区域创新系统的评价[J]
.科学学研究,2005,23(2):265-272.
被引量:240
2
仇方道,汤茜.
基于熵值法的徐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2):74-78.
被引量:21
3
刘凤朝,潘雄锋,施定国.
辽宁省经济科技系统协调发展评价与分析[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18(5):94-98.
被引量:17
4
毛艳华.
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及其政策含义[J]
.经济学家,2007(2):84-90.
被引量:36
5
刘双明.
我国FDI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研究[J]
.统计研究,2007,24(4):92-96.
被引量:32
6
Nelson R R(ed.).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A Comparative Analysis[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7
Furman J, Hayes R. Catching up or Standing Still? National Innovative Productivity among Follower Countries[J].Research Policy, 2004. 33: 1329-1354.
8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5-2006)[R].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9
邱均平,谭春辉.
国家创新能力测评五十年[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3(6):59-65.
被引量:14
10
杨青青,潘杰义,宫晓华.
运用主成分分析的城市区域创新能力研究[J]
.现代制造工程,2008(8):115-120.
被引量:5
<
1
2
3
>
共引文献
77
1
徐林.
长三角城市群创新效率测度[J]
.统计与决策,2021(2):84-87.
被引量:14
2
杨西春.
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能力测度及评价——基于DEA-Malmquist模型[J]
.社会科学家,2021,36(8):91-97.
被引量:5
3
卢明纯,蒋美仕.
区域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体系的结构设计问题及其优化对策——以湖南省为例[J]
.科学管理研究,2010,28(4):41-45.
被引量:3
4
周小柯,吉生保.
中国区域科技竞争力实证研究——基于灰色关联投影模型[J]
.中国科技论坛,2011(1):98-103.
被引量:20
5
安亚娜.
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J]
.现代管理科学,2011(1):82-83.
被引量:3
6
张慧颖,吴红翠.
基于创新过程的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发展的比较研究——兼析天津市区域创新复合系统协调性[J]
.情报杂志,2011,30(8):12-16.
被引量:17
7
郭丽娟,仪彬,关蓉,王志云.
简约指标体系下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基于主基底变量筛选和主成分分析方法[J]
.系统工程,2011,29(7):34-40.
被引量:20
8
高慧.
浅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中国外资,2011(23):40-40.
被引量:1
9
杨凤阁.
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分析与发展策略[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1):24-29.
被引量:22
10
郭阳龙.
分析影响建设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因素[J]
.科技致富向导,2012(12):349-349.
被引量:1
<
1
2
3
4
5
…
8
>
同被引文献
32
1
杨幽红.
创新质量理论框架:概念、内涵和特点[J]
.科研管理,2013,34(S1):320-325.
被引量:54
2
吴延兵.
R&D存量、知识函数与生产效率[J]
.经济学(季刊),2006,5(4):1129-1156.
被引量:617
3
杨立国,缪小明,曾又其.
基于企业成长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创新质量评估模式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6):96-98.
被引量:20
4
张莹,张宗益.
区域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2009,29(2):104-106.
被引量:29
5
万勇,文豪.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5):643-646.
被引量:50
6
王缉慈.
知识创新和区域创新环境[J]
.经济地理,1999,19(1):11-15.
被引量:148
7
白俊红,江可申,李婧.
中国地区研发创新的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J]
.科研管理,2010,31(6):7-18.
被引量:64
8
陆国庆.
中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产业创新的绩效研究[J]
.经济研究,2011,46(2):138-148.
被引量:138
9
张慧颖,吴红翠.
基于创新过程的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发展的比较研究——兼析天津市区域创新复合系统协调性[J]
.情报杂志,2011,30(8):12-16.
被引量:17
10
张古鹏,陈向东,杜华东.
中国区域创新质量不平等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11,29(11):1709-1719.
被引量:65
<
1
2
3
4
>
引证文献
2
1
陶小龙,宋晓宇,李永诚.
高质量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创新科技,2021,21(3):18-27.
被引量:5
2
施晓丽,蒋林林.
区域创新环境的综合评价及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分析[J]
.开发研究,2021(3):15-22.
二级引证文献
5
1
廖福崇.
“放管服”改革的政策创新研究:试点—推广的政策逻辑[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3(10):60-72.
被引量:12
2
张玉雯,王利.
甘肃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甘肃科技纵横,2022,51(11):47-52.
被引量:1
3
于润菲.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新技术型企业研究及评价——以全国30个地区为例[J]
.全国流通经济,2023(10):120-123.
4
黄伟英.
旧厂房改造过程中传统低效企业评价体系构建——以陶瓷企业为例[J]
.房地产世界,2023(19):166-168.
5
涂方祥,张燕,孙美娟,杨秀华,曾平川.
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及展望[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24,29(2):7-13.
1
戴靖怡.
旅游型海岛旅游产业-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实证分析——以山东省长岛县为例[J]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0,37(2):24-31.
被引量:7
2
赵志强.
陕西省科技创新政策供给特征与内部政策协同现状研究[J]
.各界,2020,0(8):23-23.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19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任先军
蔡小军
康永生
梅伟
肖强
陈仲
梁秋萍
郭润栋
唐四桂
相关机构
苏州大学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
江西省人民医院
相关主题
颅骨牵引
颈椎骨折
神经症状
病例报告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