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医+X"多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是当前医学研究生教育的重中之重.课程教育是人才培养最基本的一环,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是推动"医+X"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文章在对医工交叉人才培养相关因素进行背景梳理的基础上,着重介绍浙江大学在"医+X"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探索和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作者
张莎
马振秋
许正平
应婧倞
徐凌霄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医学院
出处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1年第9期141-142,共2页
China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关键词
学科交叉
研究生教育
医工交叉
课程体系
分类号
G64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R-4 [医药卫生]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97
同被引文献
193
引证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31
参考文献
3
1
原帅,黄宗英,贺飞.
交叉与融合下学科建设的思考——以北京大学为例[J]
.中国高校科技,2019(12):4-7.
被引量:64
2
吴伟,何秀,姜天悦,严晓莹.
多学科交叉培养研究生的困境与出路[J]
.教育发展研究,2018,38(21):12-17.
被引量:34
3
林予松,李润知,高文逸.
基于模块化课程体系特点的交叉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19,0(8):84-87.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宣勇,凌健.
“学科”考辨[J]
.高等教育研究,2006,27(4):18-23.
被引量:144
2
李忠云.
高校自主创新能力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1):10-12.
被引量:10
3
魏静,许珊,王伟玲.
浅谈新兴交叉学科教学改革的探讨——以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课程为例[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7):21-21.
被引量:6
4
孙晓莉,朱方来.
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特色初探与思考——以乌尔姆应用科技大学为例[J]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5):66-72.
被引量:8
5
李雪飞,程永波.
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三种模式及其评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8):10-15.
被引量:41
6
郑鑫,杨光,葛建锐.
农业工程与土木工程交叉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研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8):40-41.
被引量:4
7
高磊,赵文华.
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的特性、动力及模式探析[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3):32-36.
被引量:36
8
高久群,郑华,余全红.
交叉学科设置和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与思考——以中山大学为例[J]
.高教论坛,2015(2):98-101.
被引量:15
9
胡甲刚.
会聚观对高校跨学科研究机构发展的启示[J]
.未来与发展,2017,38(1):19-23.
被引量:8
10
范瑞泉,杨凌春.
推动学科交叉融合 提升高校创新能力——赴澳大利亚大学考察启示[J]
.中国高校科技,2017(1):24-26.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
97
1
马肖华.
基于学科交叉导师团队制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
.中原工学院学报,2021,32(4):83-90.
被引量:14
2
李海岩,贺丽娟,崔世海,吕文乐,梁珍淑.
具备国际视野的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J]
.中国轻工教育,2020(2):5-10.
被引量:6
3
夏立新,张雨萌,李卿,李拓宇.
“人工智能+教育”复合型高水平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的实践探索[J]
.科教发展研究,2022(3):36-54.
被引量:7
4
徐晓艺,朱怡.
基于模块化视角的景观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以“灵感生发(Inspiration)”课程为例[J]
.设计艺术研究,2021,11(4):118-122.
被引量:1
5
李晓曼,岳航宇.
水声工程的学科交叉教学分析[J]
.电子技术(上海),2021,50(8):49-51.
6
任贺贺,柯世堂,杨杰,王法武.
多学科交叉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结构风工程为例[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23):117-119.
被引量:3
7
徐西林,申意伟,吕航,杨福彪,刘旭卓,张杰,李小冬,张晓峰.
基于教学内容探讨中医骨伤科学人才的目标培养[J]
.中国当代医药,2019,26(21):190-193.
被引量:6
8
张海波,刘开健,景小荣,徐勇军.
新工科视域下交叉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研究[J]
.科学咨询,2020,0(19):1-2.
被引量:1
9
龚政,江朝华,张继生,周曾,林涛.
“双一流”背景下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创新模式研究——以河海大学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20(19):158-160.
被引量:5
10
吴婧婧.
数字时代高校融合式课程建设的改革方法与策略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20(22):248-249.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93
1
毛建,朱艳,刘杨,王利,肖青,刘林,罗小华.
基于教师角度分析交叉学科对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1):9-11.
被引量:6
2
朱秀,姜昆,孙怡鑫,赵福昌.
科研育人过程中学术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研究[J]
.科教导刊,2022(2):47-49.
被引量:4
3
谷士贤,何培欣,乔杰.
新时代医工交叉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展望[J]
.科教发展研究,2022(3):19-35.
被引量:27
4
韩启德.
学科交叉与现代科学范式转移——在全国首届前沿交叉学科论坛暨前沿交叉研究院联席会上的讲话[J]
.大学与学科,2021(1):1-4.
被引量:19
5
王海英,谭艳平,张丽,阎春兰,雷佳文.
新农科背景下多学科融合的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8):90-92.
被引量:3
6
李丽娟,杨文斌,肖明,章云.
跨学科多专业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68(1):25-30.
被引量:131
7
许谦.
教学满意度测评的模型研究[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3(6):596-599.
被引量:10
8
R.Sanders Williams,刘瑞梓(编译).
美国杜克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J]
.复旦教育论坛,2008,6(4):94-96.
被引量:5
9
张华英.
依托国际合作项目,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福建农林大学实施CIDA国际合作项目的实践经验与理性思考[J]
.高等农业教育,2009(1):53-55.
被引量:6
10
文碧玲,贾春生,刘炜宏,杨永清,王玲玲,杨华元,武晓冬,沈雪勇,徐平,赵京生,刘俊岭,程凯,朱文增.
近10年来针灸学术的发展与思考[J]
.中国针灸,2009,29(12):949-954.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
18
1
马锋,李艳,魏沙沙,郭卉,王渊,吴小健,李涤尘,邵金友,张谞丰,王浩华,吴荣谦,张明,刘昌,吕毅.
医工交叉复合型医学研究生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2,36(6):717-722.
被引量:8
2
李牧,郭军,高彦芳,何作祥,董家鸿.
清华大学医工交叉人才培养初探[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2,42(11):965-968.
被引量:5
3
孙伟凯,石硕,范金蕾,田子玉,卢飞,王红,于德新.
高校研究生Med^(+)交叉学科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J]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22,12(5):56-63.
4
胡可嘉,申玉洁,吴息凤,华晨.
中美2所高校公共卫生与城市规划跨学科人才培养方式的比较与启示[J]
.浙江医学教育,2023,22(3):178-182.
5
王丽芸,向茜,唐远姣,朱笔挥,邱逦.
“超声医学+材料学”医工交叉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3,15(16):186-190.
被引量:7
6
任雅君.
附属医院“医学+”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的理论探讨[J]
.大众科技,2023,25(9):161-163.
被引量:3
7
李凌,姚静然,权凌,黄健,李文娟.
国际合作培养生物医学工程-神经科学交叉领域创新型人才项目的执行分析和思考[J]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4,32(1):1-5.
8
李燕村,朱姝.
基于“学科交叉、协同创新”的中医学术类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中医教育,2024,43(1):87-91.
被引量:4
9
李桓,琚保军,李亮平,李彬,司春婴,王永霞.
医教协同背景下中医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4,16(3):195-198.
10
徐天成,卢东东,温中蒙,张启民,徐斌.
医工结合视角下针灸专业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新医科”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转型的实例分析[J]
.中国针灸,2024,44(2):209-21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1
1
黄云坡,吴汉东,刘欢,戴洪良,金嫘,王丽杰,孙晶.
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3,37(4):458-462.
被引量:4
2
丁竞竞,鞠黎,钱炜春,郑朋飞.
临床医学师资医工交叉教学参与度对研究生培养的意义初探[J]
.进展,2023(14):201-203.
3
赵英红,杨行,惠雨,许妙仙,唐璐.
新时代背景下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以医工类学科人才培养为例[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3,37(5):610-613.
被引量:5
4
曲莹,楚冰洋.
探讨大创项目对医学生教育教学的影响[J]
.教育教学论坛,2023(52):19-22.
被引量:5
5
彭安娇,赵生美,陈蕾.
医工结合研究生培养的中西方整合式思考[J]
.华西医学,2024,39(1):107-110.
被引量:2
6
龙小军,胡科鹏,宋章法.
基于医工交叉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浙江大学为例[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4,22(1):50-52.
被引量:3
7
赖登明,金静宜,俞爽,叶璟,舒强.
新时代我国儿科医学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4,23(3):289-293.
被引量:1
8
李昊,牟思奇,孙旭东,张谦.
学科交叉融合在神经学科诊疗创新与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
.医学教育管理,2024,10(2):173-178.
9
李牧,范帅华,刘畅,郭军.
从临床医学教育的角度探讨“医防融合”的实践[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4,16(9):171-174.
10
王一天,林婧琦,唐凡,卢敏勋,罗翼,周勇,闵理,屠重棋.
多元化教学模式联合3D疾病模型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骨肿瘤教学中的应用[J]
.华西医学,2024,39(5):802-806.
被引量:1
1
郭卫星,徐立,郭磊,杨施晔,程树群.
人工智能大时代医工结合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J]
.中国卫生产业,2021,18(31):100-103.
被引量:3
2
钟志宏,鄢俊.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研究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研究[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21,41(10):1077-1079.
被引量:9
3
江宁,宗丹,张强.
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3):179-180.
被引量:5
4
张学.
新医科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2,42(4):289-291.
被引量:21
5
林时辉,张苜,唐鸿,罗天友,周发春,徐昉.
传承伟大抗疫精神时代背景下重症医学研究生思政建设思考[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7):151-154.
被引量:2
6
马振秋,徐凌霄,韩魏,柯越海,周天华.
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新医科人才的探索[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2,42(4):292-295.
被引量:36
7
周金华,方曙,王奕,白亮亮.
“新工科”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个性化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以3D打印技术课程为例[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21,39(6):125-128.
被引量:4
8
马翔,姚斌.
制造业物流业融合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以“智能物流技术与装备”课程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22(13):141-144.
被引量:5
9
岳彩玲,颜超,郑葵阳.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困境与思考[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9):145-147.
被引量:3
10
小螺号课程:向着梦想远航——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课程规划[J]
.新教育(海南),2022(4).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1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