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心律失常患者伴发焦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导致亚健康人群逐渐增多,常常使人们产生过重的心理负荷或社会压力,进而导致各种心理障碍及躯体疾患。在1977年,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恩格尔(O.L.Engel)首次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了社会因素及心理因素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近年来心血管系统的生物节律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目前主要采用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来分析,但影响心律失常发生和预后的因素众多,除经典的自主神经系统外,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增加。有证据显示这种应激性心律失常(SIA)的机制十分复杂,可能涉及人格、中枢神经系统、遗传等方面,了解这些因素的作用细节和相互关系对应激性心律失常的防治有重要意义。但这些机制的细节和相互联系目前尚不甚明确。本文拟从心律失常患者伴发焦虑的发病率及发病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 夏梦 张晓刚
出处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4期441-441,共1页 Medical Inform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二级参考文献44

共引文献332

同被引文献6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