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当代中俄年轻人的心理对比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近年来,中俄两国关系密切,而年轻一代作为国家发展的后备军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分析两国年轻人的心理状态及其差异也是促进两国交流学习的重要一步.本文将浅谈中俄年轻人心理上的差异,提出一些有利于两国年轻人交流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作者 崔权宇
出处 《广东经济》 2017年第8X期153-153,共1页 Guangdong Econom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9

  • 1何萍.论构建和谐社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资源[J].学术月刊,2006,38(9):20-26. 被引量:2
  • 2欧何生 陈侯炎.建立综合导师制;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湛江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2009,(2):14-18.
  • 3刘东.丛书序[A] //[美] 大卫·科伯.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底线[M].晓征,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 4[美]罗洛·梅 冯川 陈刚译.人寻找自己[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 5[英]安东尼·吉登斯 赵旭东 方文译.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北京:三联书店,1998..
  • 6[加]查尔斯·泰勒 程炼译.现代性之隐忧[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 7Richards Jenkins, Social Identity, Routledge, 1996.
  • 8Joseph E Davis ( edited), Identity and Social Change , Transaction Publishers, New Brunswick, 2000.
  • 9Joseph E Davis(edited), Identity and Social Change, Transaction Publishers, New Jersey, 2000.
  • 10Sheldon Stryker, Timothy J Owens, and Robert W White, Self, Identity, and Social Movements, Univer 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00.

共引文献43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