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求实》
2000年第8期6-8,共3页
Truth Seeking
共引文献295
-
1程竹汝,邵春霞.论国家的双重性质及历史图式[J].社会主义研究,2000(4):32-35. 被引量:2
-
2戴维新.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J].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S1):26-29.
-
3林晓星.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经济迅速发展原因的比较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01(S1):276-278.
-
4杨颖.关于领导干部“讲政治”的哲学思考[J].社科纵横,2000,15(5):9-10.
-
5吉彦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是邓小平江泽民理论[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3(1):30-32.
-
6杨会国.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人必须重视理论学习[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1(2):101-104.
-
7李如鹏.共产党非公有制经济观的变迁[J].学术探索,1999(2):33-38.
-
8石燕捷.历史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对列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再认识[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2(4):38-41.
-
9林伯海.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多元化及其整合[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7(1):32-37. 被引量:7
-
10马剑.面向世界和未来的自尊、自信、自强─—新时期理性爱国主义的核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9,15(3):99-10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45
-
1么大中.基础理论成果评价研究评述[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3(1):50-54. 被引量:7
-
2王学川.近年来国内评价问题的研究[J].哲学动态,1992(6):7-8. 被引量:3
-
3乔志勇.评价问题研究述要[J].哲学动态,1992(9):13-17. 被引量:3
-
4王善波.科学评价标准的理论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63-71. 被引量:2
-
5顾志跃.论我国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基本特征[J].上海教育科研,1992(5):15-19. 被引量:4
-
6肖新发.评价要素论[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57(5):523-528. 被引量:8
-
7吴敬业,史本山.评价模式对评价可靠性的影响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3,13(3):11-15. 被引量:14
-
8董玉宽,王忠学.论复杂性生态世界观[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13(2):36-39. 被引量:2
-
9王良铭.论价值评价及其标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7-23. 被引量:11
-
10邬向明.教育评价:复杂的人与薄弱的评价理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选拔性教育评价要素与原则的选择[J].课程.教材.教法,2006,26(9):18-23.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8
-
1吴胜,张智光,周早弘,张长江.对信息质量评价复杂性的研究[J].图书馆学刊,2008,30(4):3-5. 被引量:6
-
2郭晨.网站信息分类方法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12,28(9):222-223. 被引量:1
-
3王玉秋.大学科研创新评价体系初探[J].科技促进发展,2013,9(2):78-84.
-
4陈敬良.浅议高等教育的评估与评估发展态势[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4,3(4):28-31. 被引量:1
-
5张伟.农业应用技术成果评价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6,35(5):48-51.
-
6周静,李晓虹.美国高校学生学习成果评估结果应用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21,39(4):79-87.
-
7冯娜.油气勘探类科技论文内容审读方法[J].编辑学报,2022,34(2):170-173.
-
8宛平,顾小清.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的人机协同评价:实践模式与解释案例[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4(2):33-41. 被引量:3
-
1吴宁.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非理性”[J].社会科学,1996(7):37-40.
-
2宋启发.孔子与子思思想的几点比较[J].哲学动态,1999(11):36-36.
-
3范宇.论音乐内容构成的三个层次[J].现代营销(下),2013(2):164-164.
-
4冯惠燕.精细制度的五项评价指标[J].学前教育(幼教版),2009(12):44-45.
-
5龚鹏程.韩国阳明学者郑齐斗的经世思想[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8,30(3):112-118.
-
6师瑞.程朱解易体例之比较——以“卦义”之解释为中心[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6,32(7):35-39.
-
7高秉江,张贤根,赵绪福.在生与死之间的哲学思考[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5,28(5):90-94.
-
8邓联合,徐强.英美汉学界中《庄子》之“浑沌”涵义四解[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8):82-86. 被引量:1
-
9吴宁.非理性在社会历史中起作用的范围和途径[J].理论月刊,1996(5):40-42.
-
10吴宁.历史唯物主义的“非理性”概念[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1(3):75-77.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