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后现代方法与法学研究范式的转向
被引量:
18
Post-modern Approach and the Change of Legal Study Paradigm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解题 我们一直以为,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后现代主义之所以能很快引起世界瞩目,并逐渐成为声势浩大的世界性的泛文化思潮,而且在较短时间内从一个大众性话题转化成一个人文科学领域专家学者普遍关注的研究论题,其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其声势浩大,而在于其提供了一系列新颖的思维方法,一场学术范式和思维理论范式上的方法性哥白尼式革命.
作者
杜宴林
张文显
机构地区
吉林大学法学院
出处
《金陵法律评论》
2001年第1期81-90,共10页
Jinling Law Review
关键词
学术范式
后现代社会
哲学视角
人文科学领域
西方后现代主义
罗斯诺
哥白尼式
价值模式
解释学
语言学转向
分类号
D9 [政治法律—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68
引证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62
参考文献
2
1
N.MacComick,and O.Weinberger.An Institutional Theory of Law-New Approaches to Legal Positivism[]..1986
2
.
同被引文献
568
1
谢晖.
民间法研究[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被引量:2
2
汪太贤.
论中国法治的人文基础重构[J]
.中国法学,2001(4):7-19.
被引量:60
3
李丽.
论社会中个人应有的法治精神[J]
.政治与法律,2000(6):9-11.
被引量:3
4
陈锐.
凯尔逊的“纯粹法”理论研究[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4(3):15-26.
被引量:3
5
李志文,尉帅,梁玮.
2004年我国海事法学研究综述[J]
.中国海商法年刊,2004,16(1):362-376.
被引量:1
6
孙国华,杨思斌.
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基本原理必须坚持[J]
.党政干部学刊,2003(4):4-5.
被引量:3
7
郑戈.
法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吗?——试论“法律科学”的属性及其研究方法[J]
.北大法律评论,1998(1):1-30.
被引量:38
8
范忠信.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哲学基础[J]
.现代法学,1999,21(2):24-31.
被引量:17
9
郑强.
美国后现代法理学概观[J]
.环球法律评论,2000,22(2):44-53.
被引量:19
10
眭鸿明.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总体精神评析[J]
.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5(5):12-16.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8
1
徐璐.
马克思主义法学与解构主义法学之比较[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4(6):103-106.
被引量:1
2
朱景文,叶传星.
2001年法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法学家,2002(1):3-7.
被引量:1
3
杜宴林.
中国法学的概念解析——兼谈中国法学向何处去[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12(5):36-45.
被引量:2
4
刘三木,汪再祥.
法学中的概念移植问题之研讨[J]
.法学评论,2006,24(5):80-83.
被引量:2
5
那瑛,朱凤义.
法律社会学研究范式的转向:由现代性到后现代性[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4):67-72.
被引量:2
6
董晓波.
对西方法学“语言学转向”的解读[J]
.河北法学,2007,25(1):57-60.
被引量:1
7
汤维建,陈巍.
哲学范式转换视野下的司法价值观[J]
.河南社会科学,2007,15(2):57-61.
被引量:2
8
王立志.
后现代法学对海商法的方法论意义论略[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5(5):507-513.
被引量:2
9
吴国娟.
试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的发展:后现代知识观的视角[J]
.辽宁教育研究,2007(7):25-27.
被引量:2
10
董晓波.
对西方法学“解构”运动的解读[J]
.河北法学,2008,26(2):137-14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62
1
蒋大兴,唐夕雅.
企业名称“用语用字选择”的私法自治——以《语言文字法》第14条之修正为例[J]
.河北法学,2021,39(6):66-86.
被引量:2
2
王勇.
中国法理学研究的范式反思[J]
.人大法律评论,2022(2):276-298.
3
刘悦彬.
浅析教育管理的后现代主义模式[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1):242-243.
被引量:1
4
谢冬慧.
法理学30年学术史之考证——兼谈《知识之学与思想之学》一文“四大缺陷论”[J]
.东方法学,2010(5):112-122.
被引量:3
5
赖辉荣.
正确解读图书馆的科研本质[J]
.图书馆建设,2008(1):109-111.
被引量:2
6
杜宴林.
当代中国法学发展理论的解构与建构——以人为本为视角的考察[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14(3):85-90.
被引量:3
7
马得懿.
海商法文化论略:基于“无单放货”问题的思考[J]
.当代法学,2009,23(1):107-112.
被引量:4
8
尹延安.
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法律与文学”运动[J]
.电影文学,2009(7):94-96.
9
凌斌.
中国法学30年:主导作品与主导作者[J]
.法学,2009(6):15-38.
被引量:26
10
马得懿.
海上货物运输法理论流变的哲学回应(二)[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3):87-96.
1
“一带一路”引发中国外交“哥白尼式革命”[J]
.天津支部生活,2015,0(6):33-33.
2
杜宴林,张文显.
后现代方法与法学研究范式的转向[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41(3):30-36.
被引量:7
3
韩璞庚.
改革与中国社会发展价值模式的转型[J]
.现代哲学,1998(4):10-15.
4
引领我们前进的旗帜——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J]
.天津政协公报,2010,0(6):26-28.
5
陈朝宗.
“中国特色”范式的哲学思考[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6(5):92-96.
6
思想理论文摘[J]
.思想教育研究,1999(3):64-64.
7
黄士元.
刑事再审制度的价值模式[J]
.刑事法评论,2009(1):106-118.
8
孙国华,张小军.
以人为本与法学研究范式[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2(5):39-42.
被引量:3
9
史俊丹.
浅谈法学研究中阶级分析方法[J]
.魅力中国,2011(5):146-146.
10
陈颀.
秋菊二十年:反思“法律与文学”[J]
.读书,2016(9):160-168.
被引量:12
金陵法律评论
200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