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东亚共同体”概念辨识
被引量:
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从"地理与文化"、"经济和贸易"、"政治同安全"、"法律及社会"四个不同层面,透视了东亚共同体概念的复杂多样性。文章认为东亚各国某些共同文明基因折射了奠立东亚共同体的最初基石,政治同安全层面则代表东亚地区最难解的一面,而法律及社会层面提示着深层次的合作目标。作者强调,东亚共同体的讨论与建言,不能只有单一层面指向,而应当统筹考虑、多方协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作者
王逸舟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出处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84-88,共5页
关键词
东亚
共同体
国际经贸关系
国际安全
世界格局
分类号
F114.46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4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303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2
1
郑先武.
安全复合体理论与东亚安全区域主义(上)[J]
.现代国际关系,2005(1):34-40.
被引量:13
2
(美)斯卡拉皮诺(R.A.Scalapino)著,辛耀文.亚洲及其前途[M]新华出版社,1983.
二级参考文献
64
1
朱锋.
区域主义与东亚安全[J]
.当代亚太,1998(4):10-15.
被引量:10
2
杨伯江,孙晓青,倪霞韵,尚前宏,常志忠.
东亚一体化可行性探讨[J]
.现代国际关系,2002(6):47-56.
被引量:11
3
黄永光.
多边机制与东亚安全秩序[J]
.太平洋学报,2001,9(3):90-96.
被引量:6
4
时殷宏.“东亚‘安全两难’与出路”[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0,.
5
戴维·穆提默 [澳]克雷格·A·斯奈德等 徐纬地等译.“超越战略:批评性思考与新安全研究”[A].[澳]克雷格·A·斯奈德等,徐纬地等译.《当代安全与战略》[C].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97-99页.
6
Buzan et al. Regions hnd Powers . p.11. 83.
7
Buzan et al. Regions and Powers. pp.3-4. 17-18. p.20. 47.
8
Buzan et al.Security .p.201.
9
Buzan et al. Regions and Powers.p.4.pp.45-47.70-76.
10
Buzan et al.Regions and Powers.p.53.pp.49-50.
<
1
2
3
4
5
…
7
>
共引文献
12
1
郑雪飞.
试析区域安全合作与国内政治危机处理[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24(10):59-62.
2
蔺雪春.
多重视角:东亚“安全复合体”概念所面临的质疑和挑战[J]
.学术探索,2005(6):91-94.
3
蔺雪春.
对东亚“安全复合体”观点的多重审视[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1):97-100.
被引量:2
4
孙霞.
东北亚地区安全复合体:动力与挑战[J]
.国际论坛,2006,8(3):23-27.
被引量:1
5
孙霞.
东北亚地区安全的挑战与路径选择[J]
.国际资料信息,2006(7):10-14.
被引量:3
6
李格琴.
西方国际安全研究的社会学视角——欧洲学派与美国学派比较探析[J]
.国外社会科学,2007(4):34-41.
被引量:3
7
于光胜.
东北亚“安全复合体”观点的多维透视[J]
.理论月刊,2011(5):148-151.
被引量:1
8
高程.
历史经验与东亚秩序研究: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视角[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3,30(3):1-19.
被引量:8
9
郭闻,戴锋.
基于SD的区域安全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J]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4,15(2):163-168.
被引量:2
10
李芳芳,张清敏.
“区域安全复合体理论”视角下的上海合作组织[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3(1):135-141.
<
1
2
>
同被引文献
303
1
盛斌.
美国视角下的亚太区域一体化新战略与中国的对策选择——透视“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的发展[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70-80.
被引量:89
2
张蕴岭.
寻找推进东亚合作的路径[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28(6):7-11.
被引量:15
3
孙学峰.
东亚准无政府体系与中国的东亚安全政策[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28(6):32-48.
被引量:46
4
庞中英.
地区主义与民族主义[J]
.欧洲研究,1999,20(2):40-46.
被引量:64
5
朱锋.
关于区域主义与全球主义[J]
.现代国际关系,1997(9):42-47.
被引量:26
6
陈鲁直.
亚太经济合作的政治经济学[J]
.国际问题研究,1997(3):19-25.
被引量:3
7
耿协峰.
关于“APEC方式”的认识和思考[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1997(4):14-17.
被引量:1
8
陈鲁直.
中国与亚太地区[J]
.当代亚太,1992(2):3-7.
被引量:1
9
罗伯特,A.斯卡拉皮诺,吴丹虹.
东北亚的区域合作[J]
.国际政治研究,1991,12(1):90-95.
被引量:1
10
李义虎.
“多极化”和地区主义问题[J]
.国际政治研究,1991,12(2):59-61.
被引量:1
<
1
2
3
4
5
…
31
>
引证文献
9
1
王英英.
东亚共同体——实现中日民族和解的现实路径[J]
.经济研究导刊,2011(21):260-262.
2
王涛.
中国学者对中日韩合作的研究综述[J]
.国际资料信息,2012(8):34-40.
3
张建立,李薇.
构建东亚共同体的关键在于成功形塑东亚身份认同[J]
.国际经济评论,2014(3):143-154.
被引量:2
4
吴泽林.
近年中国学界关于东亚一体化的研究述评[J]
.现代国际关系,2015(10):54-62.
被引量:7
5
蒋利龙.
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困境与前景[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6,37(1):23-28.
6
刘军.
东亚国际体系转型对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影响[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41(5):79-84.
7
耿协峰.
中国地区主义研究30年[J]
.国际政治科学,2022,7(4):54-86.
被引量:3
8
耿协峰.
中国地区主义研究的十大争论及其进展[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38(2):168-182.
被引量:2
9
关月.
论影响东亚一体化合作的因素[J]
.黑河学刊,2015(12):43-4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陈小鼎.
区域公共产品与中国周边外交新理念的战略内涵[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8):37-55.
被引量:32
2
马风书.
集体身份认同与跨国区域社会共同体的建构——关于东亚社会共同体建设的思考[J]
.国际观察,2017(1):97-113.
被引量:11
3
耿协峰.
重塑亚洲观念:新地区主义研究的中国视角[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8,35(2):15-33.
被引量:12
4
田慧芳.
2015年全球经济治理学综述[J]
.世界经济年鉴,2016,20(1):804-826.
5
刘少琼.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J]
.大众投资指南,2019,0(2):210-211.
6
毕琳琳.
权力结构变更下的亚洲区域性公共产品供给[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8,0(5):76-78.
被引量:1
7
刘萍.
区域异质性对东亚一体化的影响分析[J]
.财讯,2018,0(36):152-153.
8
陈绍锋.
东亚一体化视角下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守成与创新[J]
.国际政治研究,2021,42(3):9-37.
被引量:8
9
陈亮.
中国加入RCEP与CPTPP的贸易、福利及关税效应对比——基于WITS-SMART的实证分析[J]
.经济论坛,2022(7):78-92.
被引量:2
10
耿协峰.
中国地区主义研究的十大争论及其进展[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38(2):168-182.
被引量:2
<
1
2
>
1
寻找亚洲的 ——博鳌亚洲论坛2006年年会召开[J]
.今日海南,2006(5):4-4.
2
张军果.
美国经济民族主义复兴的根源、影响及对策[J]
.唯实,2009(4):60-65.
被引量:1
3
吕燕,国世平.
澳门回归后国际地位的提高与稳固[J]
.经济学动态,1999(8):30-32.
被引量:1
4
卞慕东.
世纪之交的中俄经贸:回顾与展望[J]
.江汉论坛,2001(5):23-24.
5
李述仁.
90年代世界经济展望[J]
.探索与争鸣,1991(5):38-47.
6
徐方清,王齐龙.
G20转型与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角色的转变——专访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司长张少刚[J]
.中国新闻周刊,2016,0(34):32-33.
7
金学长.
试论一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因素——兼谈我国的对外开放[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1991,12(6):1-5.
8
东南亚大事记[J]
.东南亚纵横,2011(4):96-96.
9
王鼎咏.
关贸总协定与中国[J]
.经济研究参考,1992(Z6):1385-1395.
10
“当前国际经贸关系的热点问题暨泛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加拿大经贸合作论坛”国际研讨会征稿函及会议通知[J]
.国际经贸探索,2007,23(3).
<
1
2
>
现代国际关系
2010年 第S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沈华君
陈美莲
王建军
陈征
刘莉琳
季敏霞
周雨
邱双惠
王宗意
相关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
相关主题
计算机机房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