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6-11,共6页
Curriculum,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同被引文献77
-
1李东.我国课程编制的文化性缺失——一种社会学视角的反思与建构[J].教育发展研究,2005,25(14):58-62. 被引量:15
-
2廖哲勋.课程发展规律与育人为本的课程设计观[J].课程.教材.教法,1999,19(5):2-6. 被引量:21
-
3王啸,田洪亮.关于课程“目标模式”的人文反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1(4):60-63. 被引量:1
-
4刘启迪.试论课程设计的客观要求[J].课程.教材.教法,1998,18(5):13-17. 被引量:5
-
5刘旭东.人文精神与现代课程设计[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5(4):61-66. 被引量:3
-
6黄忠敬,李晓军.当代国外课程设计模式述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4(S2):103-105. 被引量:4
-
7埃利尔特.W.艾斯纳,埃利泽布斯.瓦伦思.五种课程概念——它们的思想根源及其课程设计的思想(上)[J].课程.教材.教法,1985,5(3):84-87. 被引量:2
-
8郝德永.论课程研制的教育学性标准[J].教育科学,1999(2):18-22. 被引量:5
-
9石伟平,周加仙.斯坦豪斯课程理论概述[J].全球教育展望,1999,29(2):41-47. 被引量:11
-
10张华.“实践的课程范式”及其应用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1998,28(5):26-31. 被引量:27
二级引证文献6
-
1任家熠.校本课程开发模式的批判与超越[J].教学与管理,2020,0(1):42-45. 被引量:2
-
2任家熠.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批判与超越[J].基础教育课程,2020(2):27-34. 被引量:7
-
3吴振宇,吕东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下的高职《艺术概论》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2):150-151.
-
4王利敏,缪锦瑞.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分析与展望——基于1979~2020年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文献的内容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21(10):86-91. 被引量:6
-
5马翠.“双减”背景下校本课程建设的现状审视与优化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23(21):32-33.
-
6钟启芳,左明章,路心语.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生时间管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44(26):26-31.
-
1郝德永.面向21世纪的课程理论:人化──整合课程研制方法论范式[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5(3):90-95. 被引量:1
-
2“国培计划”中教师实线性课程不少于50%[J].福建教育(中学版)(B版),2013(5):4-4.
-
3谢文巧.感悟地理教学艺术[J].网络科技时代,2007(8):83-83. 被引量:1
-
4楚旋.学校改进研究方法论的范式转换[J].现代教育管理,2012(1):13-17. 被引量:2
-
5刘晨锐.澳大利亚学校公民教育课程建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30(7):46-47.
-
6宋心琦.温故而知新[J].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13(9):43-44.
-
7朱志勇.教育研究方法论范式与方法的反思[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1):7-12. 被引量:69
-
8董信春,瞿平元.肿瘤学现状及发展趋势[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8):117-119. 被引量:4
-
9人物[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0(9).
-
10翟立杰.浅议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J].杂文月刊(下半月),2015(1):252-2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