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历史的人——论人的转型与教育
被引量:142
出处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3-10,共8页
Educational Research
二级参考文献1
-
1(法)萨 特(Sartre,J-P.)著,周煦良,汤永宽.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共引文献171
-
1孙敏敏,袁祖社.“共同体团结悖论”的破解之道——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的智慧与方案[J].黑龙江民族丛刊,2024(1):47-57.
-
2沈国强.反思与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7(6):5-6.
-
3王华女.教育交往探析[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3,19(6):11-13.
-
4王琴.关于学校德育实效的思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0(3):63-65.
-
5王晓禹.从交往实践观看人类社会的发展[J].华章(初中读写),2007(10):31-31.
-
6龙柏林.主体性黄昏:特指还是泛指?[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2):36-37. 被引量:2
-
7王琴,郭翠菊.知识经济条件下德育改革的基本思路[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1,3(3):8-11. 被引量:1
-
8钟惠辉,张琳.从审美角度谈中国陶瓷的造型设计[J].作家,2011(4):220-221. 被引量:1
-
9吴建平.“生态自我”理论探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3):13-19. 被引量:12
-
10温晓莉.论法律虚拟与法律拟制之区别——法哲学的时代变革[J].北大法律评论,2007,8(1):236-254. 被引量:17
同被引文献963
-
1杨克瑞.新中国初期苏联特殊教育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22(2):15-20. 被引量:1
-
2王建华.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心态[J].教育发展研究,2022,42(3):1-5. 被引量:3
-
3高德胜.爱与超越——鲁洁先生教育思想的两个关键支点[J].全球教育展望,2021,50(12):19-31. 被引量:4
-
4邵发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价值逻辑及价值位阶问题研究[J].理论月刊,2020,0(1):42-49. 被引量:6
-
5杨东,吴晓蓉.疏离感研究的进展及理论构建[J].心理科学进展,2002,10(1):71-77. 被引量:112
-
6周燕.大学生事务管理近30年研究进展述评[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6):39-43. 被引量:3
-
7裴跃进.校本教师培训动力机制的建立探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1):28-30. 被引量:3
-
8陈岩,汪新建.米德“符号互动论”思想的新诠释[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35-140. 被引量:6
-
9肖川.论教学与交往[J].教育研究,1999,20(2):58-62. 被引量:222
-
10康宁.试论素质教育的政策导向[J].教育研究,1999,20(4):31-40. 被引量:35
引证文献142
-
1汤丽芳.生命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向度[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2,38(4):55-60.
-
2任增元,沈玥彤.高等教育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逻辑、优势与使命[J].高等教育评论,2023,11(2):100-111.
-
3黄路遥.以人性逻辑透析教育深层次问题——兼评《冲突与和合——课程改革的人性逻辑》[J].宜宾学院学报,2019,19(8):110-116.
-
4李征.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域中的成人教育[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3):5-7. 被引量:4
-
5刘济良.论走向主体间性的生命教育[J].现代教育论丛,2004(4):6-10. 被引量:1
-
6裴跃进.校本教师培训互动原理探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4):25-27. 被引量:2
-
7陈建英.论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与三种教育理论[J].传承,2010(33):26-27. 被引量:1
-
8谢加书,陈海春.关于引导研究生正确处理几对关系的思考[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03,0(18):16-19. 被引量:1
-
9韩延明,唐爱民.做人教育的内涵[J].当代教育科学,2004(12):13-14.
-
10柳士彬.对教育学科学性的反思与重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64-68.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754
-
1徐开颜,赵杰.认同与转化:革命文化主题教学的德育意蕴[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42):49-51.
-
2段世飞,吴倩.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挑战与前瞻[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3(1):148-165. 被引量:3
-
3刘慧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高中历史教学的探究[J].学园,2022,15(24):4-6.
-
4储招杨.走向幸福生活:新时代我国德育目的生活化取向的实现进路分析——兼论新加坡德育目的对我国的启示[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2(2):100-106.
-
5韩凤月,宋宗佩,王菁.“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体育专业理论课程应用中的价值、困境和展望[J].体育师友,2023,46(1):16-20.
-
6舒杉,孙玉丽.新型秧田式座位排布的社会学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21(6):82-88.
-
7朱薇,李保强.我国民族文化类校本课程研究的回溯与展望——基于CNKI的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20,31(1):140-147. 被引量:3
-
8李佳鸿,左伟良,张淑敏.智慧型电子教师的素质及培养[J].科幻画报,2019(10):246-246.
-
9本刊编辑部.2020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教育研究,2021(3):26-40. 被引量:32
-
10张燕,孟凡丽.知识接受与意义建构交互融合:走向深入的学习参与及其实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1):53-58. 被引量:5
-
1梁忠红.课程改革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基础教育参考,2008(2):68-70.
-
2李秀芹.给学生受益终生的教育[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1(7):22-24.
-
3周康年.思想政治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J].教育导刊(上半月),1990,0(Z2):28-29.
-
4熊川武.教育贵在理解[J].教育科学论坛,2009(7):1-1. 被引量:2
-
5刘晓静,向晶.学校变革:一种文化的视角[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1,4(4):42-45. 被引量:2
-
6李峰.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和谐社会的价值观[J].教育探索,2007(8):9-10. 被引量:4
-
7张香竹.合作学习与和谐社会价值观浅析[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9(3):94-95.
-
8李志凯.合作学习与和谐社会[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9):17-18. 被引量:2
-
9杨翟.论素质教育的内涵[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5,0(S2):6-7.
-
10刘刚.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化学教师提出新要求[J].新课程(下),2011(9):1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