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亚太》
1999年第9期3-7,共5页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Pacific Studies
同被引文献107
-
1李春霞,张泽宇.制度性权力、关系性权力与中小国家多边外交的逻辑——越南担任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的权力分析[J].东南亚研究,2022(3):71-91. 被引量:3
-
2王震.泰国区域主义及其主导中南半岛次区域合作的尝试[J].东南亚研究,2022(3):52-70. 被引量:3
-
3马天月,翟崑.制度嵌入与“印太经济框架”对东盟数字经济治理的影响[J].当代亚太,2023(1):100-124. 被引量:6
-
4宋伟.国际秩序地位:位置现实主义的分析[J].国际政治科学,2022,7(3):119-137. 被引量:6
-
5朱坚真.南中国海周边国家和地区产业协作系统问题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1,18(1):54-57. 被引量:6
-
6朱坚真.略论西南出海大通道建设与南海海洋产业开发战略[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1,18(3):42-46. 被引量:11
-
7刘善国.印度与东盟建立伙伴关系对我国安全的影响[J].南亚研究,1999(2):30-34. 被引量:11
-
8陆建人.“大东盟”及其影响之我见[J].当代亚太,1999(6):3-8. 被引量:5
-
9王义桅.东盟的安全政策及其实施[J].当代亚太,1999(2):30-35. 被引量:3
-
10骆奇.迈向21世纪的中国与东盟关系[J].开放导报,1999(12):28-30. 被引量:1
引证文献10
-
1朱坚真,高世昌.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协作系统的思考[J].桂海论丛,2002,18(4):34-37. 被引量:3
-
2傅莲.论文化安全[J].国际政治研究,2000,21(4):113-119. 被引量:3
-
3何跃.论云南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安全环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5):6-14. 被引量:1
-
4张哲馨.新安全观与中国和东盟的安全困境[J].国际展望,2014,6(3):35-50. 被引量:7
-
5朱红勤,石磊.东盟安全合作框架对中国地缘政治安全的影响[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9(3):47-51. 被引量:2
-
6季玲.安全观与东盟气候变化认知及政策[J].国际安全研究,2016,34(3):114-130. 被引量:4
-
7张哲馨.新安全观与中国—东盟安全合作[J].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集刊,2015(1):200-217. 被引量:1
-
8谢昕.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协作系统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5,0(A10):220-221. 被引量:1
-
9黎相宜,邱意雯.战略叙事展演与秩序地位竞争:中小国家的领导力构建与领导模式演变[J].当代亚太,2024(4):32-56.
-
10胡文涛.从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透视中国的新安全观[J].东南亚纵横,2003(7):49-5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24
-
1周军,黄立营.“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范式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3):15-18. 被引量:1
-
2蒋立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对我国国家安全的意义[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4):44-46.
-
3杨永红.中国与东盟国家间产业内分工基础及体系构建探讨[J].改革与战略,2005,21(12):163-167. 被引量:2
-
4孙海燕.区域合作国内研究综述[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1):120-124. 被引量:12
-
5朱坚真,乔俊果,师银燕.环北部湾滨海旅游产业发展与滨海旅游体系建设研究[J].桂海论丛,2008,24(2):44-47. 被引量:7
-
6何跃.中国西南边疆境外流动人口的区域管理研究——以云南为例[J].贵州社会科学,2008(12):38-43. 被引量:12
-
7关伟,任伟.CAFTA进程中我国西南地区出口产业结构调整对策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2):14-20. 被引量:6
-
8向琴,陈世联.关注儿童文化安全——抵御来自成人文化的威胁[J].基础教育研究,2010(2):3-5. 被引量:2
-
9黑子栋.东盟安全共同体构建路径的探究——1991年后的地缘政治视域思考[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34(1):124-127. 被引量:1
-
10张春.建构中国特色的国际道德价值观体系[J].社会科学,2014(9):11-21. 被引量:13
-
1刘艳萍.“新安全观”述评[J].阴山学刊,2005,18(1):60-64.
-
2肖宏立,习裕军.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角度看新安全观——十六大报告关于发展与安全问题的解读[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3,22(S1):5-7.
-
3张红.论新安全观的国际意义[J].理论界,2006(3):208-209.
-
4刘慧.当代国际安全及其对世界和平的影晌[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8(1):87-89.
-
5张学林,樊明.2002:东南亚重拳出击恐怖主义[J].环球军事,2002(12S):12-13. 被引量:1
-
6刘钢.国际社会积极评价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峰会上的讲话[J].山西老年,2005,0(11):60-60.
-
7肖欢.浅析冷战后恐怖主义对国际安全的影响[J].太平洋学报,2001,9(4):58-63. 被引量:1
-
8高宝琴.全球化时代的安全问题及我国相关对策[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03(2):59-59.
-
9白庆哲.新安全观下的海外华人移民与中国国家安全[J].求索,2004(9):111-112. 被引量:1
-
10朱达成.在第九届中德综合安全研讨会上的致辞[J].国际交流,2010(4):39-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