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与法院的作用分担──兼论民事诉讼模式
被引量:41
出处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8-27,共10页
The Jurist
共引文献145
-
1张卫平.双向审视:民事诉讼制度建构的实体与程序之维[J].法制与社会发展,2021(2):131-149. 被引量:30
-
2冉丹.论民事发回重审制度[J].民事程序法研究,2020(1):177-195.
-
3付成斌.谈谈律师在裁判活动中的说理[J].边缘法学论坛,2019,0(2):72-77.
-
4肖建国,张苏平.附对待给付义务的诉讼表达与执行法构造[J].北方法学,2023,17(1):17-34. 被引量:5
-
5孙琳.建构我国释明制度之合理性探析[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87-89. 被引量:1
-
6王亚明.民事再审程序中当事人处分权问题探讨[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122-125.
-
7詹艳.民事诉讼之辩论原则[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2,9(S1):14-16.
-
8张艳蕊.民事诉讼取证制度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2):51-57. 被引量:4
-
9逯雨刚.论辩论主义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确立[J].宿州学院学报,2008,23(6):14-17. 被引量:1
-
10袁新宽.关于自由心证司法适用之探讨——兼论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4条理解[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3,1(1):63-68.
同被引文献396
-
1谢海定.性骚扰概念在中国法上的展开[J].法制与社会发展,2021(1):210-224. 被引量:21
-
2章剑生.关于行政复议维持决定情形下共同被告的几个问题[J].中国法律评论,2014(4):143-147. 被引量:29
-
3王宗光.职权主义——我国行政审判模式的必然选择[J].政治与法律,2001(4):33-40. 被引量:14
-
4罗东川,丁广宇.我国能动司法的理论与实践评述[J].法律适用,2010(Z1):15-22. 被引量:71
-
5徐明.民事诉讼法院调查取证制度若干问题之再思考[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2,1(3):22-23. 被引量:5
-
6刘学智.司法能动性的价值功能与限度——司法能动主义中国本土化之思考[J].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07,23(3):60-64. 被引量:15
-
7强世功.权力的组织网络与法律的治理化——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中国法律的新传统[J].北大法律评论,2000,1(2):1-61. 被引量:97
-
8周利民.试论阐明权[J].政法论坛,2001,19(3):85-88. 被引量:13
-
9常怡.民事程序价值之管见[J].现代法学,1999,21(2):13-18. 被引量:27
-
10李祖军,田毅平.利益保障目的论之功能[J].现代法学,1999,21(3):46-51.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41
-
1逯雨刚.论辩论主义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确立[J].宿州学院学报,2008,23(6):14-17. 被引量:1
-
2田平安.简论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宏观思路[J].现代法学,2004,26(4):34-38. 被引量:6
-
3张珉.协同主义的民事审前准备程序探析[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4,6(5):43-47. 被引量:3
-
4金林南,管志明.行政诉讼原告法律地位的三重角色及其实现[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3):12-14. 被引量:1
-
5凌永兴.当事人效率与民事司法改革[J].法律适用,2007(10):47-50. 被引量:1
-
6方双复.司法认定驰名商标的规制——兼谈职权主义的运用[J].法治研究,2008(4):40-44.
-
7赵振华,齐虎.试论民事诉讼释明制度[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3(3):118-122. 被引量:1
-
8徐继军.论人民法院职权的回归[J].法律适用,2008(6):71-74.
-
9逯雨刚.论民事诉讼中审判权的主动性[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8,23(5):69-73.
-
10孙永军.协同主义的追问与我国民事诉讼的未来[J].河北法学,2009,27(3):16-20.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291
-
1张兴美.诉讼程序的繁简:现状、机能与分流路径[J].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23(1):22-46.
-
2吴俊.民事公益诉讼的实体性分析[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3,31(3):57-72. 被引量:12
-
3周洲,秦鹤,陈宏.司法保护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路径研究——基于CFPS数据的分析[J].制度经济学研究,2022(2):36-64. 被引量:1
-
4曾艳,郭志勇.论仲裁庭释明权的行使——基于驳回当事人撤销仲裁裁决申请之裁定的分析[J].仲裁研究,2020(2):121-132. 被引量:2
-
5郝良珍.分裂式法庭审判问题探析——以技术与审判之间的张力为视角[J].刑事司法论丛,2022(1):212-225.
-
6刘子赫.人格权禁令的实践反思、程序定位和诉讼实施[J].湘江青年法学,2022(1):14-33. 被引量:1
-
7郝晶晶.智慧法院视阈下法官助理制度的改革路径[J].特区实践与理论,2021(2):42-48. 被引量:2
-
8马占军,吴阳艺.实证视域下商事仲裁释明制度问题研究[J].私法,2022(3):120-137.
-
9太昊.检察支持起诉的实证研究——以2019年度1175份民事文书为中心展开[J].司法改革论评,2020(2):245-265. 被引量:5
-
10夏志毅.迈向自创生的民事诉讼——一个法律、社会与科技的交叉研究[J].法制与社会发展,2023,29(4):191-208. 被引量:2
-
1张琳.当前学术界关于“中国模式”争议的几个问题[J].学理论,2010(30):1-4. 被引量:2
-
2潘西华.“中国梦”与“中国模式”概念背后的话语权比较[J].人民论坛(中旬刊),2015,0(4):47-49. 被引量:1
-
3曹晖.浅谈民事诉讼中的审前准备程序[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0(6):48-48.
-
4罗裕聪.“侦查模式”概念之探讨[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3(4):42-46.
-
5肖真.我国确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讨[J].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4(7Z):238-238.
-
6张森林.国家软实力视角下的“中国模式”论析[J].理论探讨,2011(6):5-9. 被引量:4
-
7王芳.“中国模式”概念之语境辨析[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2(3):56-59.
-
8梁力贤.怎样看待“中国模式”[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29(1):29-31. 被引量:1
-
9东吉.破局,从建立模式开始[J].当代工人,2010(14):24-26.
-
10何泽中.村民自治概念辨析[J].法学评论,2001,19(1):73-79. 被引量: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