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现代化运动史上的里程碑──论“清末新政”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依照历史主义的原则,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实事求是地考察T 1901-1911年清政府主持领导的这场改革运动,认为“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不变亦变,变亦变”,“不变则亡,变亦亡”的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一场带有进步色彩的改革运动。它既是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的终点,又是中国新一阶段现代化运动的起点,是中国现代化运动史上的里程碑。
作者
张礼恒
王希莲
机构地区
山东省聊城师范学院历史系
山东省聊城师范学院人事处助理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3期111-115,共5页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历史虚无主义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癸卯学制”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41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241
1
潘鸣.
1906年中央官制改革裁撤机构人员安置问题研究[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z1):80-87.
被引量:3
2
王瑞,郭大松.
清末礼法之争探析[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8(2):96-100.
被引量:4
3
吴宝晓.
张之洞与清末新政的起源——兼论清末新政的多种动机及其影响[J]
.历史档案,2002,15(4):100-105.
被引量:2
4
芮坤改.
论晚清的铁路建设与资金筹措[J]
.历史研究,1995(4):162-174.
被引量:16
5
罗华庆.
略论清末资政院议员[J]
.历史研究,1992(6):93-107.
被引量:6
6
田筱丹.
清末新政研究述评[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0(S2):146-147.
被引量:1
7
李明山.
20世纪初中国版权问题论争[J]
.近代史研究,1999(1):304-319.
被引量:8
8
胡永佳.
清末新政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从现代化的基点和改革战略的角度[J]
.社会科学研究,1999(4):106-113.
被引量:3
9
戴玉琴.
清末新政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进程[J]
.南京社会科学,1999(6):56-62.
被引量:3
10
陈向阳.
90年代清末新政研究述评[J]
.近代史研究,1998(1):299-317.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8
1
何廷明.
论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的起航[J]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1(4):33-36.
被引量:3
2
申在文.
清末新政政治改革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6-38.
被引量:1
3
宋正.
晚清工业化进程中的城市化[J]
.城市发展研究,2009,16(11):15-21.
被引量:1
4
桂家友.
革命和改革视角下中国现代化的加速进程[J]
.兰州学刊,2010(4):11-14.
5
崔志海.
建国以来的国内清末新政史研究[J]
.清史研究,2014(3):129-148.
被引量:21
6
边宇海.
中国古代变法实践对当代法治建设的启迪意义[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5,0(14):5-9.
7
胡连利,马晨莲.
中国近代西学传播的历史拐点与文化变迁[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4):111-116.
被引量:1
8
王汉筠.
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关系初探[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06(4):120-122.
二级引证文献
26
1
杨小莉.
浅析清末新政对中国政治制度现代化的影响[J]
.经济研究导刊,2010(24):208-210.
被引量:1
2
李占峰,任福兵.
从温和到激进:清末渐进式社会发展道路研究[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4):61-69.
被引量:2
3
王一丁,吴晓红.
试论我国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历程[J]
.建筑与文化,2012(12):92-95.
被引量:2
4
戴鞍钢.
清末新政与科举停废[J]
.历史教学问题,2015(2):17-22.
被引量:2
5
崔志海.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辛亥革命史研究[J]
.近代史研究,2015(3):134-153.
被引量:7
6
赵亮.
近代中国民众主体意识的考察和反思[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5,19(3):103-108.
7
赵亮.
近代中国民众主体意识考察与反思[J]
.教学与研究,2015(6):102-109.
被引量:1
8
赵亮.
价值的历史与历史的价值——近代中国民众主体意识考察和反思[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2(5):79-85.
9
吴康林.
社会舆论与清末新政——论地方督抚的舆论引导力[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1):67-71.
10
韩秀丽.
清末新政时期意识形态控制制度的变革和演化[J]
.兰台世界,2016(14):144-147.
1
崇小云.
从癸卯学制看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观[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29(4):104-106.
2
夏明.
兴起“洋务运动” 废除太监“八股” 清朝时期(下)[J]
.中国就业,2004,0(12):40-42.
3
温晓静.
从《劝学篇》和“癸卯学制”初探张之洞的历史教育思想[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6):104-107.
4
车磊.
试析张之洞的“癸卯学制”[J]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19(6):99-101.
被引量:1
5
李慧洁.
浅析中国近代第一部学制——壬寅、癸卯学制[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5):38-39.
被引量:9
6
王芳.
张之洞与癸卯学制[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26(3):62-65.
7
聂好春.
简论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师范教育[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22(3):68-70.
被引量:2
8
黎胜禄.
张之洞与癸卯学制[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S1):9-11.
9
李细珠.
张之洞与清末新学制的制定[J]
.河北学刊,2002,22(6):125-129.
被引量:6
10
米龙.
“癸卯学制”与“壬寅学制”比较研究[J]
.黑龙江史志,2013(19).
被引量:2
江苏社会科学
199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