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东区、中区发掘简报
被引量:
3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晋南是夏王朝的中心地区之一。为了探索夏文化,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于1959—63年围绕汾河下游、浍河、洓水河流域进行过四次调查,共发现和复查了汉代以前的古文化遗址三百多处。东下冯遗址系1959年第一次调查时发现的,1974秋季开始发掘。发掘工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历史博物馆、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运城地区文化局、夏县文化局共同组成的东下冯考古队进行。
作者
徐殿魁
王晓田
戴尊德
机构地区
东下冯考古队
出处
《考古》
1980年第2期97-107,193-194,共13页
Archaeology
关键词
标本
夏文化
遗址
建筑基址
口径
文化层
大口尊
文物工作
绳纹
考古研究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39
引证文献
38
二级引证文献
162
同被引文献
539
1
黄渭金.
刍议水井起源[J]
.华夏考古,2000(2):81-86.
被引量:21
2
韩宝强.
双音钟音乐性能之检测[J]
.乐器,2002(7):18-21.
被引量:10
3
徐长青,杨彩娥.
陈家墩遗址第二次发掘简报[J]
.南方文物,2000(3):6-17.
被引量:10
4
孙广清.
河南境内的大汶口文化和屈家岭文化[J]
.中原文物,2000(2):22-28.
被引量:30
5
李凤举.
喀喇沁旗出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石磬[J]
.内蒙古文物考古,2007(1):38-41.
被引量:7
6
张忠培,杨晶.
客省庄文化单把鬲的研究——兼谈客省庄文化流向[J]
.北方文物,2002(3):1-15.
被引量:17
7
段渝.
巴蜀古代城市的起源、结构和网络体系[J]
.历史研究,1993(1):17-34.
被引量:28
8
徐中舒.
论西周是封建制社会——兼论殷代社会性质[J]
.历史研究,1957(5):55-78.
被引量:18
9
王学荣,杜金鹏,岳洪彬.
河南偃师商城小城发掘简报[J]
.考古,1999(2):1-11.
被引量:52
10
张良仁,谷飞,岳洪彬.
河南偃师商城Ⅳ区1996年发掘简报[J]
.考古,1999(2):12-23.
被引量:9
<
1
2
3
4
5
…
54
>
引证文献
38
1
贺黎民.
从古城东关看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内涵及与其他文化的关系[J]
.西部考古,2019(2).
2
贺俊.
关于二里头文化类型划分的若干思考[J]
.三代考古,2021(1):231-259.
3
陈荃有.
从出土乐器探索商代音乐文化的交流、演变与发展[J]
.中国音乐学,1999(4):127-141.
被引量:13
4
母涛.
先商文化中的二里头文化因素浅析[J]
.四川文物,1992(6):10-12.
被引量:1
5
黄克映.
谈谈中国早期铜器的锻造、铸造技术[J]
.中原文物,1992(2):99-102.
被引量:4
6
郑杰祥.
建国以来的夏文化探索[J]
.中原文物,1989(3):27-34.
被引量:2
7
滕铭予.
中国早期铜器有关问题的再探讨[J]
.北方文物,1989(2):8-18.
被引量:9
8
李伯谦.
东下冯类型的初步分析[J]
.中原文物,1981(1):27-31.
被引量:45
9
王志俊.
中国早期铜器的起源及发展[J]
.文博,1996(6):30-37.
被引量:7
10
李仲立.
大禹出生地辨析[J]
.甘肃高师学报,2003,8(6):54-57.
被引量:2
<
1
2
3
4
>
二级引证文献
162
1
贺俊.
关于二里头文化类型划分的若干思考[J]
.三代考古,2021(1):231-259.
2
葛韵.
欧亚大陆东部复合范铜铸件研究综述[J]
.三代考古,2018,0(1):419-433.
3
江昊然.
夏商之际郑州商城与望京楼城邑族属问题刍议[J]
.洛阳考古,2023(3):61-69.
4
李怀印.
追迹华夏之初——古史书写中的想象与真实[J]
.开放时代,2021(5):70-88.
被引量:2
5
王万盈.
2007年先秦秦汉经济史研究述评[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2):129-135.
被引量:1
6
曹艳峰,韩军青.
运城盆地全新世时期的野火活动与生态环境演变[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2):125-129.
被引量:3
7
安京.
试论先秦国家边界的形态[J]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9,9(3):23-34.
被引量:2
8
贾莹.
吉林猴石山遗址出土铜器地域性特征的初步研究[J]
.北方文物,1996(3):15-19.
被引量:2
9
杜正胜.
夏代考古及其国家发展的探索[J]
.考古,1991(1):43-56.
被引量:12
10
李伯谦.
夏文化与先商文化关系探讨[J]
.中原文物,1991(1):3-9.
被引量:24
<
1
2
3
4
5
…
17
>
1
郑若葵.
论二里头文化类型墓葬[J]
.华夏考古,1994(4):63-72.
被引量:17
2
任新和,田维飞.
山西瓷窑[J]
.文史月刊,2012(9):78-80.
3
张德光,王春兰.
为加大夏文化的考古研究力度而努力奋斗——纪念东下冯夏文化发掘30周年[J]
.文物世界,2004(6):11-15.
4
青铜辉煌耀千古运城地区出土的青铜器[J]
.东方藏品,2016,0(7):18-19.
5
张德光.
对探索夏文化的一点看法[J]
.文物世界,1989(1):18-21.
被引量:5
6
周忠,田建文.
山西侯马市古文化遗址调查报告[J]
.文物世界,1992(1):1-13.
被引量:5
7
隋裕仁.
关于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晚期”遗存的讨论[J]
.中原文物,1985(4):50-55.
被引量:1
8
黄石林,李锡经,王克林.
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J]
.考古学报,1983(1):55-92.
被引量:30
9
王克林.
陶寺晚期龙山文化与夏文化──论华夏文明的形成(下)[J]
.文物世界,2001(6):23-31.
被引量:3
10
张国硕.
从夏族北上晋南看夏族的起源[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1(6):101-105.
被引量:10
<
1
2
>
考古
198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万崇华
肖川
郑晓江
张晓磬
杨铮
冯建军
孟琼
林高明
刘慧
相关机构
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复旦大学
相关主题
生命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观后感
艰苦创业
奉献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