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
被引量:
27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是我国考古学,特别是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1979年4月,在西安召开的全国考古学规划会议上,我们曾经提出这个问题,目的在引起各地的同志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重视。
作者
苏秉琦
殷玮璋
出处
《文物》
1981年第5期10-17,共8页
Cultural Relics
关键词
考古学文化
仰韶文化
文化面貌
新石器时代遗址
新石器时代考古
古文化遗存
龙山文化
细石器
商周青铜器
庙底沟类型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756
引证文献
274
二级引证文献
1317
同被引文献
3756
1
袁剑.
“多元间关系”与“连续性时空”——兼论“中华民族”结构中的思想史路径[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89-96.
被引量:8
2
刘九万.
蒙元时期农业发展及农业相关制度探析[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7(2):129-135.
被引量:2
3
陈伟驹.
革新桥文化的生计方式与广西史前农业起源[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7(1):110-117.
被引量:2
4
陈胜前.
“古国”“酋邦”之争与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路径[J]
.中国社会科学,2023(7):161-180.
被引量:2
5
肖宇.
史前石锛及其建筑意义考察[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0,0(1):45-55.
被引量:1
6
严志斌.
漆觚、圆陶片与柄形器[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0,0(1):6-22.
被引量:27
7
陈连开.
关于中华民族的含义和起源的初步探讨[J]
.民族论坛,1987(3):36-46.
被引量:12
8
韩建业.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J]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4):80-91.
被引量:9
9
霍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考古学贡献[J]
.历史研究,2021(1):53-60.
被引量:14
10
沈长云.
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学、考古学与人类学考察[J]
.历史研究,2021(1):43-52.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274
1
刘成纪.
中国美学与传统国家地理[J]
.社会科学战线,2020(1):140-158.
被引量:7
2
贺俊.
关于二里头文化类型划分的若干思考[J]
.三代考古,2021(1):231-259.
3
张天恩.
中国早期文明路径与文明史观的产生[J]
.三代考古,2021(1):146-159.
4
曹兵武.
交叠融合 合之又合:华夏族群形成早期几次关键性融合事件[J]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3(2):28-36.
被引量:1
5
梁玖.
交代族群生活的视点与意义[J]
.民艺,2023(3):11-13.
6
陈胜前.
建设新时代中国考古学理论体系[J]
.历史研究,2021(1):23-31.
被引量:5
7
李井岩.
查海文化与苏秉琦学术思想关系研究[J]
.辽宁省博物馆馆刊,2019(1):15-19.
8
计巍巍.
芬戴礼神父与华南史前考古(1927—1936)[J]
.南方文物,2023(1):252-258.
被引量:1
9
吴卫红,辛宇.
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历史、问题与趋势(一)[J]
.南方文物,2023(1):28-41.
10
李怀印.
追迹华夏之初——古史书写中的想象与真实[J]
.开放时代,2021(5):70-8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317
1
刘庆柱,刘秀娟.
中华民族“凝聚力”考古学研究[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0(3):58-68.
被引量:2
2
陈胜前.
“古国”“酋邦”之争与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路径[J]
.中国社会科学,2023(7):161-180.
被引量:2
3
师永伟.
论公共阐释与地域文化创新发展——以中原文化为中心[J]
.郑州师范教育,2020(3):67-71.
被引量:1
4
李二玲,崔之珍,李亚婷.
基于技术经济范式的黄河流域农业文明演进[J]
.资源科学,2020,0(1):20-28.
被引量:11
5
郑景云,文彦君,方修琦.
过去2000年黄河中下游气候与土地覆被变化的若干特征[J]
.资源科学,2020,42(1):3-19.
被引量:19
6
甘振军,赖卫荣.
中国对非医疗援助的历史、制度和文化视角——以河南省援非医疗队为例[J]
.中国非洲学刊,2022(4):24-40.
被引量:1
7
雷欣翰.
中华文艺思想起源研究的物质性和精神性特征[J]
.中国美学研究,2021(2):203-217.
8
薛润梅.
试论徐子方的戏剧学与艺术学研究[J]
.艺术学界,2020(2):342-360.
9
李燕.
南朝乐府民歌地理空间的审美呈现与价值意义[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3,44(3):66-71.
被引量:1
10
张乃温.
巍山垅圩图山出土的几尊南北朝佛教造像年代断定[J]
.中国美术研究,2022(2):97-103.
1
赵辉.
关于考古学文化和对考古学文化的研究[J]
.考古,1993(7):620-626.
被引量:7
2
张萍.
从淮系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看群舒的来源——学术史的回顾与思考[J]
.安徽史学,2016(2):163-168.
3
俞伟超,张忠培.
探索与追求[J]
.文物,1984(1):1-9.
被引量:13
4
裴安平.
区系类型研究与考古学文化命名[J]
.东南文化,2012(1):14-14.
5
朱秉璋.
斯人去矣 斯人永存──缅怀苏秉琦先生[J]
.四川文物,1997(6):5-9.
6
王蔚.
关于考古学文化及考古学研究方法的几点思考——读王仁湘先生的三篇文章[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10):443-443.
7
肖一亭.
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问题的学习和探索[J]
.江西文物,1989(1):79-83.
被引量:1
8
曹兵武.
区系类型学说与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苏秉琦先生两本考古学论文集学习笔记[J]
.中原文物,1998(1):111-118.
被引量:4
9
张敏.
简论考古学的“区系类型”与“文化系统”[J]
.南方文物,2012(2):43-52.
被引量:6
10
林必忠,李大地.
重庆涂山窑的几点认识[J]
.四川文物,2007(6):83-84.
被引量:7
文物
1981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