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民族考古学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民族考古学(ethno archaeo logy)是一门较新的学科。关于这门学科产生的年代和历史背景及其在人类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我国学者梁钳韬、张寿祺、客观琼等先生已作了深入的阐述,兹不赘述。本文试就民族考古学的理论基础问题作初步的探讨,不妥之处,祈专家匡正。 一。
作者
李富强
机构地区
广西民族研究所
出处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07-113,共7页
GUANGXI ETHNIC STUDIES
关键词
民族考古学
民族志
考古发现
类比分析
民族学
社会历史文化
理论基础
传播论
古典进化论
新进化论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K280.6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237
同被引文献
67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10
1
容观.
关于民族考古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问题[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5(3):94-99.
被引量:9
2
容观夐.
值得提倡的民族志类比分析法——“民族考古学”介绍[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6(3):21-28.
被引量:7
3
梁钊韬.
西瓯族源初探[J]
.学术研究,1978(1):129-135.
被引量:24
4
宋兆麟.
云南永宁纳西族的住俗——兼谈仰韶文化大房子的用途[J]
.考古,1964(8):409-413.
被引量:14
5
林声.
试释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铜片上的图画文字[J]
.文物,1964(5):33-40.
被引量:17
6
冯汉骥.
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文物的族属问题试探[J]
.考古,1961(9):469-487.
被引量:45
7
李仰松.
佤族的葬俗对研究我国远古人类葬俗的一些启发[J]
.考古,1961(7):371-374.
被引量:22
8
林惠祥.
中国东南区新石器文化特征之一:有段石锛[J]
.考古学报,1958(3):1-23.
被引量:79
9
夏鼐.
临洮寺窪山发掘记[J]
.考古学报,1949(4):71-137.
被引量:41
10
[苏]托卡列夫(С·А·Токарев) 著,汤正方.外国民族学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二级参考文献
20
1
陕西华县柳子鎭考古发掘简报[J]
.考古,1959(2):71-75.
被引量:32
2
宋兆麟.
云南永宁納西族的葬俗——兼談对仰韶文化葬俗的看法[J]
.考古,1964(4):200-204.
被引量:46
3
刘敦愿.
祭灶(火)与藏种巫术——讀《西安半坡》札記[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3(S4):47-52.
被引量:2
4
王湘.
安徽寿县史前遗址调查报告[J]
.考古学报,1947(2):179-250.
被引量:11
5
王珍.
略论仰韶文化的群婚和对偶婚[J]
.考古,1962(7):382-384.
被引量:4
6
顏訚.
华县新石器时代人骨的研究[J]
.考古学报,1962(2):85-104.
被引量:29
7
宝鸡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二、三次发掘的主要收获[J]
.考古,1960(2):4-7.
被引量:7
8
石兴邦.
陕西渭水流域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上)——关中地区原始社会文化史探论之一[J]
.人文杂志,1957(2):75-94.
被引量:5
9
林惠祥.
福建长汀县河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7,14(1):101-131.
被引量:6
10
(苏)列宁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M]人民出版社,1959.
共引文献
237
1
肖宇.
史前石锛及其建筑意义考察[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0,0(1):45-55.
被引量:1
2
叶玉英.
从古越语到现代侗台语——语言类型转换的实例[J]
.东方语言学,2019(2):13-36.
被引量:1
3
陈支平,刘慧钦.
本末倒置的台湾“南岛语族”问题研究——驳“台湾南岛语族原乡论”[J]
.台湾历史研究,2021(1):16-27.
被引量:5
4
计巍巍.
芬戴礼神父与华南史前考古(1927—1936)[J]
.南方文物,2023(1):252-258.
被引量:2
5
周繁文.
秦汉帝国的南疆:考古学视角的长时段观察[J]
.边疆考古研究,2020(1):263-278.
被引量:1
6
刘洁.
中国坟丘的起源[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1):7-10.
被引量:3
7
杨毅.
论西南少数民族档案的源头[J]
.云南社会科学,2000(S1):148-151.
被引量:4
8
赵君尧.
石器时代中国海洋文化及其对大陆中原文化的影响[J]
.职大学报,2002(3):101-104.
9
吴春明.
史前航海舟船的民族考古学探索[J]
.海交史研究,2009(2):59-67.
被引量:2
10
宋德金.
金代女真族俗述论[J]
.历史研究,1982(3):145-159.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67
1
吴春明.
史前航海舟船的民族考古学探索[J]
.海交史研究,2009(2):59-67.
被引量:2
2
试论发展中的我国民族考古学[J]
.广西民族研究,1999(4):15-18.
被引量:4
3
张寿祺.
论民族考古与“民族考古学”——兼及对西方哲学“整体论”的分析和批判[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26(1):138-148.
被引量:5
4
容观.
关于民族考古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问题——《论“民族考古学”》一文读后[J]
.社会科学战线,1985(4):299-303.
被引量:4
5
容观.
关于民族考古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问题[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5(3):94-99.
被引量:9
6
潘守永.
考古学与民族学相互关系的再思考[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1998(2):68-75.
被引量:5
7
李仰松.
从瓦族制陶探讨古代陶器制作上的几个问题[J]
.考古,1959(5):250-254.
被引量:23
8
孙祖初.
从《从事考古》看宾福德新考古学[J]
.东南文化,1997(1):16-26.
被引量:3
9
汪海宁.
古代陶器的研究视野——有关中国考古学方法的几点思考[J]
.东南文化,1997(2):6-19.
被引量:7
10
赵雍.
谈谈民族学在考古学中的运用[J]
.北方文物,1994(3):47-48.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4
1
王建华.
中国“民族考古学”理论研究述评[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21-26.
被引量:3
2
鲁大立,闫佳楠,孙旭旺.
中国“民族考古学”理论研究综述[J]
.凯里学院学报,2015,33(1):63-67.
被引量:1
3
陈虹利,韦丹芳.
中国民族考古学研究回顾与反思[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2):25-34.
被引量:6
4
张俭.
我国民族考古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述评[J]
.华夏考古,2019(6):116-12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李慧君.
民族考古学方法在策展中的应用及启示——从湖南博物院“梅山文化展”谈起[J]
.中国博物馆,2022(6):63-67.
被引量:2
2
陈虹利,韦丹芳.
中国民族考古学研究回顾与反思[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2):25-34.
被引量:6
3
张俭.
我国民族考古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述评[J]
.华夏考古,2019(6):116-125.
被引量:2
4
秦畅,杨华.
重庆西部清代民居初探[J]
.三峡论坛,2020,0(3):14-19.
5
屈谱.
民族考古学在史前宗教研究中的运用与不足[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1,36(3):107-113.
6
宋亦箫.
行走在多学科结合研究古典文明的道路上[J]
.民族艺术,2021(5):5-13.
7
何良彬.
史学与法学印证方法:比较研究与当代镜鉴[J]
.证据科学,2022,30(4):429-441.
8
王建华,周丽.
考古学视野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路径[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4(7):19-28.
被引量:1
9
张翔.
汪宁生的学术演变与个体经验[J]
.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2023,8(3):115-119.
10
郭杰,罗理婷.
考古学视角下石家河文化玉雕人像研究[J]
.流行色,2019,0(1):143-143.
1
侯淑玲.
古典进化论与新进化论刍议[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2):16-17.
被引量:1
2
容观夐.
值得提倡的民族志类比分析法——“民族考古学”介绍[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6(3):21-28.
被引量:7
3
考古学家确认发现“秦都”栎阳[J]
.艺术品鉴,2016,0(2):192-192.
4
《中山大学学报》一九八五年目录索引[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5(4):142-144.
5
张寿祺.
关于“民族考古学”形成的时间与因素诸问题[J]
.社会科学战线,1988(1):331-338.
被引量:3
6
杨路勤.
古典进化论与文化相对论的比较研究[J]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5(1):21-24.
7
邹琼.
百年进化论与考古学[J]
.百色学院学报,2004,18(4):21-24.
8
容观琼.
试论发展中的我国文化人类学[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7(4):39-42.
被引量:2
9
汪宁生.
三谈民族考古学[J]
.考古,2007(4):59-62.
被引量:5
10
容观.
关于民族考古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问题——《论“民族考古学”》一文读后[J]
.社会科学战线,1985(4):299-303.
被引量:4
广西民族研究
199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