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黎天睦论“着”的核心意义(摘要)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标记性理论及汉语动词的体的整个系统出发,利用核心意义分析法来分析“着”的意义。作者认为“着”的核心意义为[惯性],它的准确意义和功能是由与它连用的动词的类别以及每个动词的特殊语义特征来决定的。教学生用“着”时,应先把它的核心意义告诉他们。
作者
Timothy Light
王宗炎
机构地区
广东广州中山大学外文系
出处
《当代语言学》
CSSCI
1991年第1期15-24,共10页
Contemporary Linguistics
关键词
核心意义
小品词
英语动词
汉语动词
持续性
惯性
对比分析法
行为动词
基本意义
性理论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69
同被引文献
50
1
贾笑寒.
从日语动词存续体的汉译看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J]
.语言文字应用,2005(S1):168-170.
被引量:2
2
吴福祥.
重谈“动+了+宾”格式的来源和完成体助词“了”的产生[J]
.中国语文,1998(6):452-462.
被引量:117
3
张济卿.
论现代汉语的时制与体结构(下)[J]
.语文研究,1998(4):19-27.
被引量:24
4
张济卿.
论现代汉语的时制与体结构(上)[J]
.语文研究,1998(3):18-26.
被引量:54
5
赵立江.
留学生“了”的习得过程考察与分析[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2):113-125.
被引量:37
6
竟成.
汉语的成句过程和时间概念的表述[J]
.语文研究,1996(1):1-5.
被引量:61
7
张黎.
“着”的语义分布及其语法意义[J]
.语文研究,1996(1):6-12.
被引量:45
8
王晓娜.
从外国学生的语病看运用动态助词“了”的制约因素[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5(6):65-68.
被引量:3
9
石毓智.
论现代汉语的“体”范畴[J]
.中国社会科学,1992(6):183-201.
被引量:109
10
孙德坤.
外国学生现代汉语“了·le”的习得过程初步分析[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2):65-75.
被引量:41
引证文献
2
1
陆俭明.
“着(·Zhe)”字补议[J]
.中国语文,1999(5):331-336.
被引量:64
2
高霞,曹晓宏.
现代汉语“了”、“着”、“过”的相关研究综述[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26(4):22-29.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69
1
蒋玲月.
简析“了”的语法意义——以《读书示小妹生日书》中14处“了”为例[J]
.现代交际,2020(10):79-81.
2
陈程,钟江华.
湖南安乡大鲸港镇方言特色语气词“下着[xᴀ^(21)tso^(33)/to^(33)]”用法探讨[J]
.文山学院学报,2021,34(5):68-71.
3
李织凡.
波斯语汉语动词时态范畴分析[J]
.汉字文化,2022(2):32-33.
4
王燕.
新疆汉语方言的持续体及其形式标记[J]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4):131-134.
被引量:2
5
赵微.
两类祈使句的体特征及其对否定的影响[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51-155.
被引量:1
6
伍和忠.
汉语表“体”助词研究述要[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3):104-110.
被引量:1
7
吴继章.
河北魏县方言与“着”有关的两个问题[J]
.语文研究,2006(1):54-60.
被引量:9
8
郭利霞.
山阴方言的[ti~0][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6):137-141.
被引量:2
9
陈立民.
时间的两种相对切分方式和“着”的语法意义[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6):9-18.
被引量:2
10
傅惠钧,陈艳丽.
略论隐性否定祈使句[J]
.汉语学习,2007(3):13-19.
被引量:4
1
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J]
.海外英语,2013(12):11-11.
2
刘文正.
去事件化:行为动词的演变[J]
.语文研究,2009(2):34-40.
被引量:2
3
古丽白合热木.依明尼牙孜.
对比分析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J]
.和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版),2004,24(3):118-120.
4
杨新宇.
隐喻·提喻·认知[J]
.现代企业教育,2007(08X):174-175.
5
李劼全.
中西文化对比分析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12):66-67.
被引量:1
6
康慧.
以标记理论为基础的母语迁移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
.考试周刊,2013(91):91-92.
7
行为动词和情绪用词[J]
.海外英语,2012(10):14-15.
8
仲迅.
双语幽默月月碰[J]
.语文世界(上旬刊),2002(1):15-15.
9
杨秀云.
从“吧”看日语的「~でしょう」「~ましょう」[J]
.日语知识,2010(11):8-9.
10
邓婷.
用对比分析法浅析英汉差异[J]
.青春岁月,2014,0(9):59-59.
当代语言学
199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