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鲁迅研究的历史批判
被引量:
4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期“行进中的沉思”栏发表了两篇文章。《鲁迅研究的历史批判》,是就鲁迅研究范围内的历和现状进行反思,这一工作自然离不开对已有的学术成果进行估价,但并非全面总结,所以并着重谈成绩,而是着重谈不足和局限。文中对过去以及目前研究中的思维模式,提出了大胆的评。
作者
汪晖
出处
《文学评论》
1988年第6期4-17,172,共15页
Literary Review
关键词
鲁迅研究
鲁迅形象
政治意识形态
新时期
思维模式
鲁迅精神
研究者
思想革命
革命民主主义
马克思主义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95
引证文献
40
二级引证文献
89
同被引文献
495
1
王晓明,杨庆祥.
历史视野中的“重写文学史”[J]
.南方文坛,2009(3):79-87.
被引量:32
2
刘再复,杨春时.
关于文学的主体间性的对话[J]
.南方文坛,2002(6):14-23.
被引量:58
3
赵世瑜.
社会史研究呼唤理论[J]
.历史研究,1993(2):15-16.
被引量:23
4
黎澍.
消灭封建残余影响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条件[J]
.历史研究,1979(1):3-19.
被引量:17
5
钱理群.
矛盾与困惑中的写作[J]
.文艺理论研究,1999(3):48-50.
被引量:97
6
许正林.
中国现代文学与基督教文化[J]
.文学评论,1999(2):119-130.
被引量:17
7
哈迎飞.
论《野草》的佛家色彩[J]
.文学评论,1999(2):131-140.
被引量:6
8
历史与未来之交:反思 重建 拓展——“中国新时期文学十年学术讨论会”纪要[J]
.文学评论,1986(6):15-23.
被引量:11
9
吴小美,封新成.
“北京的苦闷”与“巴黎的忧郁”——鲁迅与波特莱尔散文诗的比较研究[J]
.文学评论,1986(5):67-79.
被引量:9
10
杨春时.
论文艺的充分主体性和超越性——兼评《文艺学方法论问题》[J]
.文学评论,1986(4):12-24.
被引量:33
引证文献
40
1
周珉佳.
戏剧影视作品中的鲁迅形象与“后鲁迅时代”[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0(4):167-176.
被引量:1
2
刘学明.
平凡中见伟大——重读《自嘲》,兼评鲁迅研究[J]
.贵州社会科学,2004(4):68-70.
被引量:1
3
郭若平.
“鲁迅风波”:当代中国思想史的一个侧面[J]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12(3):38-48.
被引量:2
4
文学武.
《鲁迅批判》与中国现代独立学术品格——写在李长之《鲁迅批判》出版70周年之际[J]
.文艺理论研究,2005(4):27-33.
被引量:4
5
文学武.
地火依旧在奔突运行——论新时期的《野草》研究(1981-2001)[J]
.鲁迅研究月刊,2005(8):24-30.
被引量:2
6
张春田.
重思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原点”[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2):82-90.
被引量:2
7
罗岗.
“韦伯翻译”与中国现代性问题——对1990年代以来“西学想象”的一种描述[J]
.中国比较文学,2006(3):38-56.
被引量:6
8
李跃庭,沈月明.
在历史与“新历史”之间——论李锐小说《银城故事》历史叙事的困境[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7(3):58-62.
被引量:1
9
刘卫国.
当代中国的“五四论述”与“现代文学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9(2):73-81.
被引量:3
10
王志蔚.
毛泽东鲁迅论阐释30年:检视、反思与前瞻[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6):79-85.
二级引证文献
89
1
柳思旭.
新世纪影视作品中的“记录鲁迅”和“创作鲁迅”[J]
.华夏文化论坛,2022(1):72-78.
2
谢忠强,陈榕.
四十年来鲁迅读书观研究文献的总结与反思[J]
.上海鲁迅研究,2020(2):263-272.
3
李放春,晁群.
韦伯社会学学说是怎样进入中国的?——前帕森斯的学术传播史考察[J]
.开放时代,2023(4):94-107.
被引量:1
4
刘雷.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小资产阶级情调研究[J]
.人文之友,2019,0(23):5-5.
5
崔云伟,刘增人.
2003年鲁迅研究论文综述[J]
.甘肃社会科学,2005(1):28-34.
6
张曦.
现代文学研究[J]
.学术月刊,2005,37(3):120-124.
7
税海模.
郭沫若研究的潜在价值及其生态优化与范式突破[J]
.郭沫若学刊,2004(4):8-15.
8
魏建,卢国华.
2003年现代文学研究述评[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1):251-284.
被引量:3
9
李志孝,安涛.
“感情的批评”与“理智的硬性”——李长之文学批评论[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3):94-99.
被引量:1
10
宋炳辉.
理论的生成辐射和本土问题意识——兼论四年来关于“经典的解构与重建”问题的讨论[J]
.中国比较文学,2006(4):23-35.
被引量:2
1
曾一果.
“重新退回”与“历史批判”--由王尧教授《脱去文化的外套》说起[J]
.南方文坛,2008(6):106-108.
2
王金城.
女性成长、精神救赎与历史批判——《无字》、《大浴女》和《长恨歌》的平行阅读[J]
.闽江学院学报,2008,29(4):59-64.
被引量:1
3
黄力之.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中国化:历史批判与当下诉求[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4):4-13.
4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张旭东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5):44-44.
被引量:2
5
翟二猛.
“冷”的真言与“热”的灵魂——评《纯文学的历史批判》[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4(1):135-137.
6
颜浩.
《村庄秘史》的湖南地域文化色彩[J]
.理论与创作,2011(4):71-74.
7
钱理群.
鲁迅:远行以后(1949-2001)[之三][J]
.文艺争鸣,2002(3):4-7.
被引量:1
8
熊元义,彭松乔.
话说文艺的道德批判[J]
.高校理论战线,2006(11):50-55.
被引量:3
9
杨继兴.
论《故事新篇》的陌生化倾向[J]
.中国文学研究,1987(1):63-68.
10
杨秀萍.
论《法国中尉的女人》的文化反思与历史批判[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02-103.
被引量:2
文学评论
1988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