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述评
被引量: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自弗洛伊德于1937年去世后,他的众多追随者,不断修订他的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一些概念,扩充他的学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自我心理学在精神分析运动中形成一股主要力量,代表了一种新的思潮。墨菲借用柯尔斯的话说:“
作者
孙名之
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4年第4期88-93,共6页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关键词
埃里克森
自我同一性
性别同一性
精神分析理论
青年期
弗洛伊德
自我心理学
意识形态
性混乱
潜意识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8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84
同被引文献
88
1
吴志华,柴进.
试析人格教育的几个问题[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1(3):17-19.
被引量:13
2
郑涌,黄希庭.
自我概念的结构:大学生“我是谁”反应的内容分析[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9(1):77-82.
被引量:37
3
余家权.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启示[J]
.中国远程教育,1996(6):21-24.
被引量:10
4
刘华山.
“希望教育”的心理学依据[J]
.教育研究,1994,15(10):72-75.
被引量:12
5
樊富珉.
大学生心理素质分析及教育措施[J]
.青年研究,1996(9):24-26.
被引量:8
6
何建华.
论社会转型期的道德认同[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6(6):7-10.
被引量:13
7
刘国权.
论“自我同一性”[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26(2):103-107.
被引量:3
8
王树青,朱新筱,张粤萍.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研究综述[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3):29-32.
被引量:48
9
郭金山,车文博.
自我同一性与相关概念的辨析[J]
.心理科学,2004,27(5):1266-1267.
被引量:58
10
冯聪,管雷.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自我同一性缺失研究[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7):197-199.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14
1
胡瑞恒.
同一性的概念、形成及其发展[J]
.传承,2012(12):60-61.
2
阚红波,何雅敏.
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对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启示[J]
.沈阳大学学报,2008,20(6):96-100.
被引量:11
3
黄匡时.
社会融合的心理建构理论研究[J]
.社会心理科学,2008,23(6):14-19.
被引量:17
4
刘晶.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渐成理论及其德育启示[J]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9(1):66-67.
被引量:15
5
刘永梅.
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对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J]
.学理论,2010(13):250-251.
被引量:1
6
余祖伟.
从埃里克森的青年期人格理论探讨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J]
.广西高教研究,2001(3):25-28.
被引量:13
7
余祖伟.
皮亚杰和埃里克森关于道德发展观比较[J]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5(4):65-68.
被引量:2
8
吴柳书.
青少年自我的结构论与渐成说——埃里克森对弗洛伊德的发展[J]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27(3):5-8.
被引量:1
9
王晓丽.
现代语境中的道德认同[J]
.道德与文明,2015(4):44-50.
被引量:3
10
周普元.
青年宗教心理发展的模型研究[J]
.当代青年研究,2016(2):38-43.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84
1
熊强,庄月琴,褚天运.
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与抑郁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J]
.心理月刊,2023(13):72-75.
2
刘宏山.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确立的影响因素和失败原因[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0(12):74-75.
3
王德连,王谊.
高校贫困生人事智能培养之思考[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2):129-132.
被引量:2
4
马健生,王勇.
试论儿童在后现代视野中的消失[J]
.教育科学,2005,21(5):19-22.
被引量:6
5
韩明友,刘晓慧.
大学生品德认知发展的心理机制模型[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29(1):96-98.
被引量:1
6
周艳,刘晓英.
本科男护生择业动机与人格特质关系研究[J]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0):96-96.
被引量:2
7
张良,唐志红.
人格结构理论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65-66.
被引量:10
8
何婉文.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16):9-12.
被引量:3
9
程晨.
教育理念的自我建构[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1):8-9.
10
甘新民.
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探析[J]
.价值工程,2012,31(8):174-175.
1
曹能秀,王凌.
试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影响[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1999(3):74-79.
被引量:2
2
时蓉华.
个人的社会化过程[J]
.当代青年研究,1983(12):19-25.
被引量:2
3
杨佳风.
浅析幼儿园男教师性别同一性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5):13-14.
被引量:1
4
傅永春.
埃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理论述评[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9(2):97-104.
被引量:7
5
周宏敏.
社会关系影响青少年自我的发展[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4(2):104-104.
6
赵艳芳.
精神分析理论视角下的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J]
.世纪桥,2009(7):148-149.
被引量:2
7
刘国权.
浅析同伴关系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J]
.现代中小学教育,1992,8(3):43-46.
8
赵明.
我性别同一性的形成浅析[J]
.才智,2014,0(36):330-330.
9
赵小军.
西北初中生自我概念的差异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09,29(3):43-45.
被引量:1
10
卡玛.
婚姻里,那些说不出来的苦[J]
.中外文摘,2015,0(9):38-38.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