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析“问题与主义”之争中胡适对马克思主义者的影响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者与非马克思主义者的三次论战,其中"问题与主义"之争这次论战不但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确立,而且其中非马克思主义者的一些学说和观点也对马克思主义者产生了一些影响和启示。正是在这不断探索中,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才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作者
杨晓婷
机构地区
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黑龙江史志》
2013年第23期121-121,共1页
Historical Records of Heilongjiang
关键词
问题与主义
实事求是
唯物史观
实际调查
分类号
K261 [历史地理—中国史]
D092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1
1
董国强.
论“问题与主义”之争前后的李大钊思想——对争论性质的再探讨[J]
.社会科学研究,2004(4):99-104.
被引量:9
2
钱素敏.
“问题与主义”之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
.知识经济,2008(5):176-177.
被引量:1
3
陆剑杰.
中国的自由主义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之关系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
.哲学研究,1999(11):22-31.
被引量:16
4
倪培强,池中莲.
也谈“问题与主义”之争及其影响[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0(2):3-9.
被引量:4
5
李庆.
胡适和问题与主义之争[J]
.近代史研究,1986(5):177-185.
被引量:7
6
李安增,刘煜.
“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再评价[J]
.晋阳学刊,1997(3):64-69.
被引量:5
7
邱焕章,周富洪.
重新探讨问题与主义之争[J]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7(2):66-74.
被引量:5
8
张先贵.
重评“问题与主义”之争[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9(5):86-92.
被引量:8
9
魏绍馨.
关于“问题与主义”之争及其评价的历史反思[J]
.齐鲁学刊,1994(1):33-38.
被引量:7
10
马以鑫.
“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再评价[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7(4):65-72.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1
1
刘暖.
“问题与主义”之争研究的历史溯源、主要论域及发展进路[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5):95-103.
1
程敬恭,梁建秀.
“问题与主义”之争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23(6):5-8.
2
何广源.
浅谈“问题与主义”之争[J]
.人间,2015,0(31):78-78.
3
高正礼.
“问题与主义”之争的若干辨析[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9(4):373-378.
被引量:4
4
卢毅.
新思潮激荡中的“问题与主义”之争[J]
.党史文汇,2012(3):4-10.
被引量:1
5
艾丹.
“问题与主义”之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作用[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27(3):1-4.
被引量:5
6
叶荣国.
关于“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反思[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1):51-52.
被引量:1
7
韩钢.
毛泽东和“问题”与“主义”之争[J]
.毛泽东思想研究,1990,0(3):102-105.
被引量:1
8
赵映林.
“问题与主义”之争中的胡适与李大钊[J]
.新华月报,2011(18):85-87.
9
谢志军,牛建军.
再论胡适关于“问题与主义”之争[J]
.党史博采(下),2007(09X):15-16.
被引量:2
10
郑维东.
电视的问题与主义[J]
.广告大观(综合版),2013(8):15-15.
黑龙江史志
2013年 第2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