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类型学中的标记模式
被引量:
17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是对类型学中关于标记模式(markednesspattern)研究的一个综述。当今类型学对标记理论的发展有两方面,一是将二分模式变为多分模式,二是将一个范畴的标记模式变为多个范畴的关联模式。这种标记模式跟类型学中的蕴涵共性、语法性等级和典型范畴是相通的。文章还说明形成这种标记模式的原因以及语言类型的演变跟标记模式的关系。
作者
沈家煊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出处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13,共10页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关键词
类型学
标记性
分类号
H319 [语言文字—英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68
引证文献
179
二级引证文献
1064
同被引文献
1468
1
王文斌,宋聚磊.
象似性视野下的英汉名词重叠对比[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20(1):1-10.
被引量:15
2
张凤桐.
化掉英语辅音连缀的疙瘩[J]
.外国语言文学,1986(4):56-60.
被引量:1
3
李晶,石锋.
二语习得汉法中介语元音系统建构次序的实验研究[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3):110-114.
被引量:14
4
武学军.
河北蔚县话的“们”——兼谈“们”的用法[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6):27-28.
被引量:4
5
沈家煊.
如何处置“处置式”?——论把字句的主观性[J]
.中国语文,2002(5):387-399.
被引量:344
6
韩玉国.
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句法功能及再分类[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2):47-54.
被引量:28
7
曹秀玲.
汉语“这/那”不对称性的语篇考察[J]
.汉语学习,2000(4):7-11.
被引量:82
8
储泽祥.
数词与复数标记不能同现的原因[J]
.民族语文,2000(5):58-64.
被引量:28
9
汪火焰.
英语移就修辞格及其翻译浅析[J]
.中国翻译,2000(6):31-35.
被引量:46
10
杜慧颖.
试析英语反义词对中的标记性[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23(2):27-30.
被引量:8
<
1
2
3
4
5
…
147
>
引证文献
179
1
江傲霜,刘亚丽.
典型理论研究综述[J]
.红河学院学报,2003,1(6):25-28.
2
杨阳.
从认知心理角度看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3(4):77-80.
被引量:2
3
周统权.
“上”与“下”不对称的认知研究[J]
.语言科学,2003,2(1):39-50.
被引量:32
4
时秀娟.
现代汉语方言元音格局的类型分析[J]
.南开语言学刊,2007(1):70-78.
被引量:11
5
于善志,张新红.
从独词句和否定句看标记与习得序列[J]
.现代外语,1999,22(4):382-396.
被引量:13
6
张建理.
两类不同标记性的英语反义词[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9(2):66-70.
被引量:1
7
张凤.
标记理论的再评价[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22(6):44-46.
被引量:34
8
赵新建.
朝鲜语词类范畴的伸缩性[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22(4):63-67.
9
沈家煊.
形容词句法功能的标记模式[J]
.中国语文,1997(4):242-250.
被引量:159
10
刘国辉.
名词与动词的认知问题以及转换效用[J]
.外语教学,2004,25(5):36-41.
被引量:10
<
1
2
3
4
5
…
18
>
二级引证文献
1064
1
兰庆军.
东山布努语基础元音格局[J]
.中国语音学报,2023(1):81-87.
2
胡正妍.
标记理论概述及性别语言中的标记现象[J]
.作家天地,2019,0(19):80-81.
3
唐晓东,张蓓,王文强.
2015—2016中国语言类型学研究综述[J]
.语言与文化研究,2022,22(1):1-11.
4
郭安,张全生,邢欣.
汉语名词转动词的论元指称义弱化研究[J]
.语言与翻译,2020(1):14-20.
被引量:2
5
韦九报.
近十年CSL习得研究的观念及对未来研究的启示[J]
.语文学刊,2021(1):22-29.
6
牛儒雅.
认知语法视阈下的人称代词指称义研究——以“新型冠状病毒”相关事件为例[J]
.语言学研究,2022(2):85-95.
7
卢玉亮.
中古汉语第三人称代词“伊”的来源试析[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2(1):181-196.
8
冯赫.
汉语“(太)A生”性状表达式与“生”的形成[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1(2):46-55.
9
黄鸿辉.
“你A,我B”构式探究[J]
.语言研究集刊,2023(2):270-276.
10
迪丽胡玛尔•肉孜.
英汉形容词对比研究文献综述[J]
.现代交际,2020(11):102-103.
<
1
2
3
4
5
…
107
>
1
高淑芬.
努力提高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口语能力[J]
.中国地质教育,1999,8(2):52-53.
被引量:2
2
赵龙.
我藏了他的语文书[J]
.黑龙江教育(小学版),2005(4):25-25.
3
段晓平.
《现代汉语词典》 对文白异读字的处理[J]
.辞书研究,2000(2):104-107.
被引量:1
4
张振羽,申凤英.
明清方言副词探源二则[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1):129-131.
5
王婷.
从统语论角度看日语的委婉表达——以副词「多分」「おそらく」为例[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5(4):200-201.
6
金稀玉.
日语助词「を」的标记性问题考察——兼与介词“把”比较[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13(3):31-36.
7
李业.
没有语法,就要有语感[J]
.求学(理科版),2009(5):68-69.
8
李智.
语言类型学述评[J]
.青年文学家,2012,0(13):138-139.
被引量:1
9
邓云华,陈朦.
英汉关联标记与条件小句语序的蕴涵共性[J]
.外语学刊,2015(3):35-39.
被引量:5
10
金立鑫.
语言类型学——当代语言学中的一门显学[J]
.外国语,2006,29(5):33-41.
被引量:51
<
1
2
>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谢胜利
赵继印
张榆锋
何丽桥
王国光
白琳
周勃
陈豪
王新强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
吉林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天津大学
相关主题
信号提取
最小二乘法
机床主轴
经验模态分解
主轴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