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先秦古汉语指示词研究
被引量:
2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引言在先秦汉语中出现的指示词,近指、远指都各有好几个,可以列举如下表(拟音据董同龢《上古音韵表稿》):
作者
黄盛璋
出处
《语言研究》
1983年第2期136-157,共22页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关键词
指示词
左传
诗经
近指
论语
上古汉语
孟子
先秦汉语
墨子
金文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79
引证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179
1
趙長才.
中古譯經中的歎词和應答引導語[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19(1):295-314.
被引量:1
2
徐烈炯.
汉语是话语概念结构化语言吗?[J]
.中国语文,2002(5):400-410.
被引量:69
3
朱红.
语义焦点与语言的历时演变——以上古汉语“我”、“吾”的分化为例[J]
.南开语言学刊,2010(1):134-141.
被引量:6
4
张景霓.
西周金文的连动式和兼语式[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3):107-109.
被引量:5
5
石毓智,李讷.
汉语发展史上结构助词的兴替——论“的”的语法化历程[J]
.中国社会科学,1998(6):165-180.
被引量:70
6
刘丹青,徐烈炯.
焦点与背景、话题及汉语“连”字句[J]
.中国语文,1998(4):243-252.
被引量:320
7
祝中熹.
先秦第一人称代词初探[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14(2):110-116.
被引量:23
8
陈炜湛.
甲骨文所见第一人称代词辨析[J]
.学术研究,1984(3):104-108.
被引量:5
9
宋金兰.
古汉语判断句词序的历史演变——兼论“也”的性质[J]
.语文研究,1999(4):33-37.
被引量:8
10
魏德胜.
说“馂”[J]
.中国文化研究,1999(2):35-37.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1
1
卢玉亮.
上古汉语“若”类指示代词来源试析[J]
.中国语文,2021(1):56-76.
被引量:5
2
卢玉亮.
中古汉语第三人称代词“伊”的来源试析[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2(1):181-196.
3
孟洋.
人称代词活用研究概述[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9(S1):33-34.
被引量:1
4
张玉金.
西周代词“厥”的性质再探[J]
.学术研究,2005(11):144-144.
被引量:2
5
方有国.
《诗经》“斯”字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2):170-174.
被引量:2
6
张玉金.
论西周时代指示代词“之”[J]
.长江学术,2009(2):86-91.
被引量:3
7
曹雪林,方有国.
先秦汉语中“尔”字用法初探[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1):6-8.
8
麻爱民.
近三十年两周金文语法研究述评[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11):114-117.
被引量:1
9
宋金兰.
“是”字的语言哲学解读——兼论判断词与指代词的渊源关系[J]
.汉字文化,2011(3):21-31.
10
黄高飞.
古代汉语指代词的系统性——以《论语》的指代词系统为例[J]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36(1):110-116.
二级引证文献
37
1
易雪梅.
解构主义翻译学在中国[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5(1):85-86.
2
杨金萍.
日语对古汉语的借入和异化[J]
.世纪桥,2007(1):144-146.
3
杨柳.
解构主义翻译观在中国的理论“旅行”[J]
.外国语,2007,30(3):60-66.
被引量:25
4
李疆彤.
回顾与展望:2005-2006国内指示语研究综述[J]
.柳州师专学报,2008,23(4):52-56.
5
李婷,杨金萍.
古汉语定语后置在日语中的翻译和表现[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8):195-196.
6
冯茵.
从解构主义的角度解构翻译[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9(1):134-137.
被引量:1
7
韦心滢.
季姬方尊再探[J]
.中原文物,2010(3):56-61.
被引量:10
8
黄文溥.
汉诗文修辞对日语语法的影响——从漱石小说独具特色的动词连用中顿形用法谈起[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4):19-23.
被引量:2
9
樊苗苗.
《孟子》前后“斯”的用法及其消失原因初探[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3):64-67.
10
李蕊.
甲骨文“之”字用法的再考察[J]
.求索,2013(11):141-143.
被引量:1
1
郭伟宸.
王力、董同龢“上古阴声韵部”收字比较研究——以“幽”、“鱼”两部为例[J]
.铜仁学院学报,2015,17(6):88-91.
2
王小穹.
“王”与“玉”[J]
.中国教师,2009(S1):178-178.
3
胡彭华.
《汉语大词典》释“倨句”献疑[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6(10):116-116.
4
黄阳.
对王力先生《古代汉语》中诗经韵例的一些见解[J]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2005(11):9-10.
被引量:1
5
曾毅,姜涛.
浅论“西施”和“先施”[J]
.宜宾学院学报,2003,3(6):33-34.
6
劉鎮發.
《切韻》的音值再探[J]
.汉语史学报,2006(1):127-142.
7
罗永现.
汉语-侗台语的几个精庄组对应词[J]
.民族语文,2004(6):19-21.
8
杨怀源.
上博简(一)《孔子诗论》“绅而■”考[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4(5):75-78.
9
冯蒸.
高本汉、董同(龠禾)、王力、李方桂拟测汉语中古和上古元音系统方法管窥:元音类型说——历史语言学札记之一[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73-82.
被引量:1
10
蔡丽华.
中古四等韵介音研究综述[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S1):75-76.
语言研究
198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