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语言环境与语言表达的得体性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语言环境与语言表达的得体性□凌德祥一、修辞的得体性原则中国古代十分重视语言行为的得体。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著作中,我们每每可以看到涉及有关言语行为得体的谈论。亚里斯多德在《修辞学》中指出:“语言表现了情绪和性格,而又切题,那么,你的语言就是妥贴恰...
作者
凌德祥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23-27,共5页
关键词
语言表达
语言环境
语境
得体性原则
教育学院学报
交际环境
《修辞学通论》
交际者
“得体”
王希杰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3
1
凌德祥.
语境与语用歧义[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20(4):64-67.
被引量:13
2
凌德祥.
论语境与语言的表达[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1994,22(1X):86-90.
被引量:3
3
凌德祥.
语场效应与文学衰荣[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1989,17(2):9-16.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9
1
徐盛桓.
变异的语言和技巧的语言[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4):78-84.
被引量:6
2
Peter Strvens,毛继光.
语言学习中的文化障碍[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994(1):1-6.
被引量:3
3
Chomsky N.Syntactic Structures,1957.
4
凌德祥.论悖论的基础及其理论意义[J]学术交流,1990(03).
5
张榕.
试谈语境对语言的制约[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89(1):16-22.
被引量:4
6
凌德祥.
论语言中的歧义现象[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1986,14(3):73-78.
被引量:1
7
凌德祥.
论语言的表达[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1987,15(2):61-66.
被引量:2
8
凌德祥.
语场效应与文学衰荣[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1989,17(2):9-16.
被引量:2
9
凌德祥.
论语境与语言的表达[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1994,22(1X):86-90.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14
1
凌德祥.
语境与语用歧义[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20(4):64-67.
被引量:13
2
郑荣馨.
语境新论[J]
.江汉学术,1995,26(1):74-80.
被引量:5
3
周红.
语用歧义的产生及其功能[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3):9-11.
被引量:38
4
王丽凤.
语用模糊的产生及作用[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4):123-125.
被引量:1
5
程芳.
歧义与语言交际[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1):105-108.
6
王慧艳.
论语境的歧义消除功能(英文)[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7(2):87-90.
被引量:1
7
薛金丽.
英语歧义现象探究[J]
.科技信息,2007(22):199-200.
被引量:1
8
郭嘉蓓.
由交际观谈语用模糊[J]
.考试周刊,2009(1):204-205.
9
吴萍.
试论语境歧义产生的原因[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1):121-121.
10
胡月英.
论隐喻的歧义性——从高力士诋毁李白谈起[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5(9):140-142.
同被引文献
10
1
凌德祥.
现代汉语面称系统的不对称性与对外汉语教学[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8,35(1):183-189.
被引量:8
2
陈辉,陈国华.
人称指示视点的选择及其语用原则[J]
.当代语言学,2001,3(3):175-186.
被引量:85
3
温锁林,宋晶.
现代汉语称谓并用研究[J]
.语言文字应用,2006(3):2-10.
被引量:15
4
傅惠钧.
语法教学方法论探讨[J]
.语言文字应用,2006(3):118-125.
被引量:10
5
张积家,陈俊.
汉语称呼语概念结构的研究[J]
.语言文字应用,2007(2):41-49.
被引量:19
6
段成钢.
论汉语称呼语中的面称与引称关系[J]
.外国语言文学,2007,24(2):87-92.
被引量:7
7
吉宏昌.汉语称谓大词典[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8
韩志刚,范磊.
汉语社会面称语的语用选择机制[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79-83.
被引量:6
9
张积家,陈俊.
汉语亲属词概念结构再探[J]
.语言科学,2004,3(1):77-86.
被引量:39
10
姜春霞.
英汉面称语语用研究[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5):45-4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凌德祥.
汉语面称的不对称性及其缺位的语用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41-45.
被引量:7
2
李文芝,霍生玉.
关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语言知识的教学策略研究[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0(3):120-121.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屈玉晶.
小学语文语言知识的教学策略研究[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23(15):58-60.
2
曹慧.
从空符号看汉语称呼语的缺位现象[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S3):59-60.
3
孟万春.
汉语交际中零称谓语现象解析[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5):29-33.
被引量:9
4
易正中.
“小+姓氏+哥/姐”——一种值得推广的面称方式[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3(1):73-75.
被引量:2
5
易正中.
“老/小+姓氏+亲属称谓”面称方式考察[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3(6):68-69.
6
吕为光.
称谓语“师丈”潜显制约因素分析[J]
.语言文字应用,2015(2):98-106.
被引量:7
7
孟万春.
汉语称呼语缺位现象探微[J]
.网络财富,2009(15):114-116.
被引量:2
8
边海强.
有效思考小学语文修辞教学要点[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0(4):46-46.
9
杜晶晶,杜明珠.
再论教育教材语言研究的性质、方法与发展——基于近十四年教育教材语言研究综述[J]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9,0(5):15-23.
被引量:2
10
夏登山,邹媛媛.
汉语零称谓语的情景化原则[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21(2):29-38.
被引量:2
1
彭国钧.
云南合庆话中词尾头、儿、子的语法作用[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1988(1):64-71.
2
赵永新.
修辞学研究的新视野、新思路——评王希杰的《修辞学通论》[J]
.池州学院学报,1997,17(2):14-16.
3
李永勃.
王希杰《修辞学通论》述评[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0(1):151-154.
被引量:3
4
陆庆和.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修辞问题[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2):120-129.
被引量:13
5
韩晋.
也谈语言的规范化与言语的得体性[J]
.池州学院学报,1997,17(2):17-19.
6
刘延新.
推动中国修辞学走向新纪元──读《修辞学通论》[J]
.中国图书评论,1999,22(1):38-39.
7
汪贞斡.
《辞源》翻检散记(+)[J]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19(2):26-30.
8
王希杰,聂焱.
关于《修辞学通论》的对话[J]
.毕节师专学报,1998,22(2):14-18.
被引量:2
9
徐国珍.
论仿拟生成中的语境意义[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4(1):41-44.
被引量:1
10
日高.
《吴士文和他的修辞研究》文摘[J]
.当代修辞学,1990(2):46-46.
语文建设
1998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