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福建省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该文阐述了国内外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国内外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发展的趋势、面临的挑战,以及我国林木遗传育种学科的发展思路和目标、战略任务、关键技术和战略对策,阐述了福建省林木遗传育种研究的现状、面临的新形势,以及战略对策。
作者
郑仁华
欧阳磊
肖晖
苏顺德
无
机构地区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福建省林学会
出处
《海峡科学》
2013年第1期55-64,共10页
Straits Science
关键词
福建省
林木遗传育种
学科发展
研究现状
趋势
战略对策
分类号
S79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S78 [农业科学—林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9
参考文献
33
共引文献
480
同被引文献
44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24
参考文献
33
1
李悦,瞿超,续九如,胡磊,贾黎明,赵世华.
中国大陆林木遗传育种学科1949—2003年的研究历程[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27(1):79-87.
被引量:11
2
Malcolm M Campbelll,Amy M Brenner,Helen M Jones. Strauss Forestry's fertile crescent:the application of biotechnology to forest trees[J].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2003,(01):141-154.
3
赵勇刚.
林木遗传育种学科50年成就与展望[J]
.山西林业科技,2004,33(3):1-5.
被引量:4
4
Wout Boerjan. Biotechnology and the domestication of forest trees[J].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2005,(16):159-166.
5
沈熙环.
从国内外林木育种进展谈福建省林木育种工作[J]
.福建林业科技,1994,21(3):8-12.
被引量:2
6
王敏杰,卢孟柱.
林木基因工程育种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世界林业研究,2002,15(3):7-13.
被引量:21
7
周天相,马常耕.
杉木无性系选育(开天系列)[J]
.林业科学,2000,36(3):40-45.
被引量:30
8
徐清乾,程政红,吴爱中,尹吉祥.
杉木第二代优树选择方法的研究[J]
.湖南林业科技,1997,24(3):29-31.
被引量:6
9
齐明.
杉木主要经济性状多层次的遗传变异[J]
.林业科学研究,1998,11(2):203-207.
被引量:6
10
王华缄,黄铨,邓宗富,卢俊豪.
杉木基因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的研究[J]
.林业科学,1999,35(5):38-45.
被引量:14
<
1
2
3
4
>
二级参考文献
179
1
毛盛贤,刘来福,黄远樟,冯新芹.
冬小麦数量性状遗传差异及其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J]
.遗传,1979(5):26-30.
被引量:70
2
朱之悌,林惠斌.
森林基因资源收集保存的要点和方法[J]
.世界林业研究,1992(2):13-20.
被引量:10
3
梁机,林善枝,郭海,陈晓阳.
Researches of Agrobacterium rhizogenes Ri Plasmid rol Genes[J]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2002,4(1):58-64.
被引量:4
4
陈敏,卢孟柱,张志毅.
Characteristics of Cellulases from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 (Coleoptera: Cerambycidae)[J]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2002,4(2):43-47.
被引量:4
5
尹佟明,朱其慧,黄敏仁,王明庥.
多年生植物模式物种基因组研究的历史及进展[J]
.植物分类学报,2004,42(5):464-479.
被引量:12
6
孙成志,谢国恩,李萍.
杉木地理种源材性变异及建筑材优良种源评估[J]
.林业科学,1993,29(5):429-437.
被引量:47
7
姜笑梅,张立非,徐邦兴,郑世锴.
Ⅰ-69杨湿心材发生、分布及材性的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1993,6(5):480-485.
被引量:18
8
田颖川,李太元,莽克强,韩一凡,李玲,王学聘,卢孟柱,戴连韵,韩一侬,严静君,W.Gaberiel.
抗虫转基因欧洲黑杨的培育[J]
.生物工程学报,1993,9(4):291-297.
被引量:115
9
支济伟,陈益泰,骆秀琴,张寿槐,管宁,张国武.
杉木主要材质性状配合力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1994,7(5):531-536.
被引量:18
10
杉木造林优良种源选择[J]
.林业科学研究,1994,7(S01):1-25.
被引量:36
<
1
2
3
4
5
…
18
>
共引文献
480
1
练芳松.
杉木幼树阶段无性系遗传变异与改良效果分析[J]
.林业勘察设计,2023,43(1):77-80.
被引量:1
2
余荣卓.
组建杉木第三代育种群体的研究[J]
.福建林学院学报,2008,28(1):69-72.
被引量:4
3
苏兵强.
杉木优良家系木材密度及生长遗传稳定性分析[J]
.福建林业科技,2001,28(S1):1-4.
被引量:5
4
杨希,曾思海,黄天章.
杉木种子园病害综合治理的初步探讨[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23(5):164-166.
被引量:1
5
陈代喜.
我国林木遗传改良进展综述[J]
.广西林业科学,2001,30(z1):13-17.
被引量:14
6
吴涛,陈少瑜,陈芳,王寅冰,易善军,陈善娜.
云南松合子胚发育及形态特征[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6):91-93.
被引量:5
7
张水生.
马尾松种源地理变异规律的初步研究[J]
.林业勘察设计,2001(2):29-33.
被引量:1
8
房焕英,刘文飞,袁颖红,吴建平,胡良,郭虎波,许鲁平,孟庆银,张子文.
杉木第3代种子园母树和土壤营养元素分析[J]
.福建林业科技,2013,40(1):70-74.
被引量:10
9
赖银华.
闽南杉木优良无性系选择[J]
.林业科技开发,2004,18(4):34-36.
被引量:15
10
卓仁英,孙宗修.
诱导型启动子Rd29A引导的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1(3):243-246.
<
1
2
3
4
5
…
48
>
同被引文献
44
1
金臣,路兆增.
试论课程改革的新趋势[J]
.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2(3):3-5.
被引量:2
2
李悦,瞿超,续九如,胡磊,贾黎明,赵世华.
中国大陆林木遗传育种学科1949—2003年的研究历程[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27(1):79-87.
被引量:11
3
朱积余,莫钊志.
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其及研究进展[J]
.广西林业科学,1996,25(4):218-222.
被引量:15
4
章承林.林木育种学教学中CAI课件开发与应用漫谈[J].湖北生物生态职业技术学院院刊,2003(1):45-46.
5
章承林.列表比较法在《林木育种学》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30-32.
6
江泽慧.
对林业新科技革命的内涵,突破口和途径的探讨[J]
.林业科技管理,1997(4):3-8.
被引量:4
7
尹俊,孙振中,魏巧,蒋龙.
云南牧草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及前景[J]
.草业科学,2008,25(10):88-94.
被引量:8
8
李义良,赵奋成,张应中,吴慧珊.
分子标记在松树遗传与进化研究中的应用[J]
.分子植物育种,2009,7(5):1004-1009.
被引量:17
9
张丽杰,孙晓梅,周永斌.
构建农林高等院校《林木遗传育种》课程实践教学体系[J]
.中国科技信息,2010(7):238-239.
被引量:4
10
丁昌俊,苏晓华,李吉跃.
太空诱变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展望[J]
.世界林业研究,2010,23(3):34-38.
被引量:7
<
1
2
3
4
5
>
引证文献
9
1
王立平,王立斌.
林木育种现状和展望[J]
.农业与技术,2013,33(5):86-86.
被引量:3
2
许玉兰,周军,王大玮,辛培尧,何承忠,张汉尧,段安安.
关于提升林木遗传育种学教学质量的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3(48):112-113.
被引量:3
3
李小伟.
浅析林木育种现状和展望[J]
.中国科技博览,2015,0(30):326-326.
4
祝衍涛.
强化林木育种支撑林业工程建设[J]
.民营科技,2017(6):229-229.
被引量:1
5
霍志发.
利用林木种苗发展促进营林生产效益提高策略研究[J]
.乡村科技,2016,7(30):55-55.
被引量:3
6
高璇.
我国林木遗传育种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
.农业工程,2019,9(4):111-114.
被引量:4
7
莫明锋,黄炳超,吴善广.
百色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现状及展望[J]
.绿色科技,2020(17):96-98.
被引量:1
8
方月,杨汉波,吴华雪,雷洵,张小国,杨昌通,黄振,陈良华,朱鹏.
杉木2代和2.5代种子园遗传多样性评估[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22,40(3):371-378.
被引量:9
9
孙雪,赵鑫,于森,贺文骅,邹岩,王贺,苏一诺,海涛,刘计璇,李红,谢佳铭,廖壮.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牧草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J]
.现代畜牧科技,2024(4):70-73.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张海军,赵在立.
在林业的发展中林木育种抗性的创新发展[J]
.中国科技投资,2013(A30):425-425.
2
金条霞.
加快林木种苗发展,提高营林生产效益[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6):126-126.
被引量:2
3
何涛.
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种苗的培育技术探讨[J]
.现代园艺,2018,41(20):50-50.
被引量:5
4
杜建平.
林木育种的作用与发展前景[J]
.江西农业,2018(18):91-91.
被引量:3
5
洪海.
林木育种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浅谈[J]
.才智,2013(8):349-349.
被引量:1
6
邱会万.
防护林建设中林木种苗的作用[J]
.低碳世界,2018,8(2):376-377.
7
翟大才,何芝兰,潘健,万志兵.
应用型本科建设背景下《林木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黄山学院为例[J]
.黄山学院学报,2019,21(3):127-130.
被引量:2
8
谢俊,张汆,许婷婷,夏颜舟,许慧敏.
辐照诱变技术在农作物新品种培育中的应用[J]
.安徽农学通报,2019,25(17):18-21.
被引量:13
9
盘思军.
强化林木育种支撑林业工程建设[J]
.广东蚕业,2019,53(12):27-28.
10
汪淑娟.
林木育种技术在绿化苗木培育中的应用[J]
.南方农业,2021,15(5):89-90.
<
1
2
3
>
1
张海明.
天祝白牦牛科研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
.中国牛业科学,2009,35(2):50-52.
被引量:2
2
邢东风.
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J]
.科技致富向导,2012(9):238-238.
被引量:1
3
马国强,江俊,胡业清,付元祥,吕雪蕾,缪志缙.
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现状及战略发展对策[J]
.林业建设,2012(1):69-72.
被引量:1
4
贺军虎,陈业渊,许树培,罗石荣,赵小青,麦贤家.
海南芒果发展优势区域初探[J]
.热带农业科学,2005,25(3):31-34.
被引量:5
5
肖焰.
开拓农村市场的战略对策[J]
.陕西农业科学,2000,46(2):22-24.
6
魏烈羌.
浅析库尔勒市速生丰产用材林的现状[J]
.新疆林业,1993,0(3):12-12.
7
王永安.
我国毛竹区划完成[J]
.林业资源管理,1992(1):81-82.
被引量:1
8
覃鲜花.
当前广西蚕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
.广西蚕业,2006,43(1):55-57.
被引量:2
9
王月华,赵言文,安建伟,邹建芬.
江苏省果树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
.江西农业学报,2008,20(4):43-45.
被引量:11
10
王凯,于滨.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4):260-260.
被引量:1
<
1
2
>
海峡科学
201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任先军
蔡小军
康永生
梅伟
肖强
陈仲
梁秋萍
郭润栋
唐四桂
相关机构
苏州大学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
江西省人民医院
相关主题
颅骨牵引
颈椎骨折
神经症状
病例报告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