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网络犯罪中电子证据取证相关问题探析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电子证据是打击网络犯罪最重要、最有力的要素。电子证据的高科技性、无形性、多样性和易被破坏性,使得网络犯罪的取证面临诸多的困难。分析当前我国网络犯罪中电子证据在取证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困难,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于遏制网络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刘建杰
王琳
机构地区
沧州广播电视大学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41-145,共5页
Academics
基金
201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刑事电子证据取证研究>(项目编号201203286)的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
网络犯罪
电子证据
取证
分类号
D918 [政治法律—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3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61
同被引文献
38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7
1
刘品新.
论电子证据的定案规则[J]
.人民检察,2009(6):37-40.
被引量:26
2
郝文江.
对网络犯罪案件中电子证据的思考[J]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2(4):37-40.
被引量:1
3
崔皓.
网络犯罪中电子证据的法律思考[J]
.犯罪研究,2007(2):50-53.
被引量:7
4
乔洪翔,宗淼.
论刑事电子证据的取证程序——以计算机及网络为主要视角[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13(6):49-57.
被引量:12
5
王玲,钱华林.
计算机取证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
.软件学报,2003,14(9):1635-1644.
被引量:198
6
徐静村.
电子证据——证据学的一个新领域[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5(1):1-2.
被引量:13
7
伊伟鹏.
网络犯罪中的电子证据及其采信规则[J]
.人民司法,2002(4):45-48.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43
1
杨青.
计算机犯罪的侦查取证[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3,15(6):35-37.
被引量:5
2
刘品新.
论电子证据的定位——基于中国现行证据法律的思辨[J]
.法商研究,2002,19(4):37-44.
被引量:104
3
伊伟鹏.
网络犯罪中的电子证据及其采信规则[J]
.人民司法,2002(4):45-48.
被引量:12
4
卜安淳.
论网络犯罪及其防控[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5(1):105-112.
被引量:15
5
何家弘.
从司法证明模式的历史沿革看中国证据制度改革的方向[J]
.法学家,2005(4):123-131.
被引量:24
6
李建明.
刑事证据相互印证的合理性与合理限度[J]
.法学研究,2005,27(6):20-32.
被引量:102
7
龙宗智.
“大证据学”的建构及其学理[J]
.法学研究,2006,28(5):82-98.
被引量:83
8
grugq.Defeating forensic analysis on Unix. Phrack #59 article6.http://www.phrack.org/show.phpp=59a=6,2002.
9
Farmer D.What are MACtimes Dr. Dobb''s Journal.http://www.ddj.com/documents/s=880/ddj0010f/0010f.htm,2000,10.
10
Farmer D Venema W.The coroner''''s toolkit (TCT). Dan Farmer Wietse Venema.http://www.fish.com/tct/,2002.
共引文献
261
1
裴炜.
论远程勘验:基于侦查措施体系性检视的分析[J]
.政法论坛,2022,40(4):156-166.
被引量:19
2
袁旭东,段君尚.
网络犯罪电子数据取证的实践困境及其突破路径[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24,36(3):79-85.
3
张婷.
电子数据证据的收集取证在实践中的思考[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5):159-162.
4
庄乾龙,朱腾飞.
大数据时代刑事电子数据证据概念辨析[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9,0(4):75-81.
被引量:3
5
初函洋.
网络犯罪中电子证据取证问题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0(22):36-37.
被引量:2
6
周建华.
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的动态取证分析技术[J]
.微计算机信息,2008(3):297-299.
被引量:3
7
周建华,钟钢.
在公安高校开设计算机犯罪取证课程的探索[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8(3):101-104.
被引量:3
8
于滨.
计算机取证技术概述[J]
.硅谷,2009,2(17).
9
王道春.
网络色情案件取证[J]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9(5):49-53.
10
戴小鹏,蒋志清,喻飞.
一种基于数字水印的可信视频[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40(21):40-43.
同被引文献
38
1
聂铄.
电子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9(4):523-528.
被引量:18
2
韩波.
论加拿大《统一电子证据法》的立法价值[J]
.政治与法律,2001(5):75-78.
被引量:28
3
刘显鹏.
论电子证据的认证规则体系——以《民事诉讼法》修订为背景[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2):87-91.
被引量:6
4
董健.
论计算机犯罪中电子证据的界定及取证规则[J]
.科技与法律,2008(6):85-88.
被引量:3
5
丁丽萍.
计算机取证的研究现状分析[J]
.信息网络安全,2010(11):9-11.
被引量:10
6
刘英泽.
网络犯罪电子证据制度相关问题研究[J]
.广西社会科学,2010(11):76-79.
被引量:5
7
赵卫红.
网络电子证据公证取证的效力[J]
.人民司法,2011(10):101-104.
被引量:3
8
韩索华,何月.
检察机关电子证据检验鉴定实证研究[J]
.法学杂志,2011,32(11):86-88.
被引量:7
9
杨锐,骆伟祺,黄继武.
多媒体取证[J]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3,43(12):1654-1672.
被引量:24
10
杨瑜娴,刘显鹏.
常见电子证据收集程序探析[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1):50-55.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6
1
初函洋.
网络犯罪中电子证据取证问题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0(22):36-37.
被引量:2
2
秦金星.
我国网络犯罪电子证据收集制度探析[J]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3):72-74.
被引量:2
3
陈利明,高瑛,任艳丽.
网络犯罪案件办理中的取证困境与对策--以“一元木马”系列网络诈骗案为例[J]
.人民检察,2018,0(6):22-25.
被引量:6
4
范冠艳.
数字环境中的电子证据规则——基于LEDE项目的比较研究[J]
.档案学研究,2017(S1):100-107.
被引量:4
5
凡宇,单萧萧.
网络公益众筹诈骗案件的侦办难点及其突破[J]
.法制与经济,2019,28(3):114-116.
被引量:1
6
熊建英.
基于逆向工程的Web站点违法行为取证方法研究[J]
.中国司法鉴定,2021(1):86-9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方昀,仇伟海,李德昆,韩季红.
电子文件数据维保服务案例研究[J]
.档案学通讯,2018,0(4):55-59.
被引量:2
2
辛素.
“一带一路”电子取证刑事司法协作问题研究[J]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8(6):49-54.
被引量:12
3
马新蒙.
网络犯罪的刑法应对新理念探析[J]
.法制博览,2019,0(19):73-74.
被引量:1
4
杨帆.
海量证据背景下刑事抽样取证的法治应对[J]
.法学评论,2019,0(5):105-112.
被引量:29
5
李小良.
网络犯罪中电子证据的收集及保全分析[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0(32):258-259.
被引量:3
6
袁祥境,谭明.
新刑诉法视域下刑事电子证据制度完善研究[J]
.社科纵横,2020,35(6):78-81.
7
杨阳,应文舒.
互联网黑色产业犯罪的现状考察及规制路径[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8(4):100-106.
被引量:1
8
胡勇强.
基于虚实空间交互的网络犯罪侦查新模式及其意义[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3(6):66-72.
被引量:1
9
黄国彬,陈丽.
WIPO可信数字证据服务的内容与特点剖析[J]
.图书情报工作,2021,65(13):137-145.
10
宋奇,张楠,梁蕙竹.
中国互联网公益研究述评(2006~2020)——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分析[J]
.中国非营利评论,2021,27(1):26-49.
被引量:1
1
张玲娅.
网络环境中如何取证[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17):14-15.
2
卢计兰,宋宏洋.
对我国网络犯罪中电子证据取证问题的探讨[J]
.理论导报,2010(1):40-40.
3
庞凤宇.
电子证据取证问题研究[J]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6,16(1):37-40.
被引量:4
4
乔伟荣.
域外刑事电子证据取证立法研究[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8(1):63-65.
被引量:2
5
任庆华.
电子证据取证规范化初探[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6(4):54-58.
被引量:13
6
程志蓉.
有关电子证据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J]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5(5):53-55.
7
张峻卿.
关于电子证据的几点思考[J]
.青春岁月,2013,0(16):371-371.
被引量:1
8
庄生贵.
民事诉讼中的电子证据问题[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18(2):95-98.
9
丁红军.
电子证据取证的滞后及其规范[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9):108-111.
被引量:9
10
李佟鸿,张天长.
假证案取证分析与司法鉴定研究[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26(4):6-8.
学术界
2013年 第S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