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1931-1936年华北农村地价下跌的社会影响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由于爆发了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西方国家为了转嫁危机,大量地向中国廉价倾销洋米、洋麦,国内粮价跌向谷底,土地收益下降,经营农业无利可图,这使土地价格也随之下降。华北地价下跌较中东部更为剧烈,地价的跌落给华北地区农村社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使土地走向集中,阶级分化加剧,资金流向城市,高利贷盛行,农民生活日趋贫困,农民离村率上升,流为土匪的人数日增,田地地力普遍下降。
作者 曲晓鹏
出处 《晋阳学刊》 2004年第4期47-50,共4页 Academic Journal of Jinyang
  • 引文网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7

  • 1巫宝三.民国二十二年的中国农业经济[J].东方杂志,1934,(31):6-6.
  • 2郑庆平.简述中国近现代的农田价格[J].晋阳学刊,1991(3):26-30. 被引量:1
  • 3范或文.现阶段阳高经济的鸟瞰[J].新农村,1935,(8):11-11.
  • 4薛村人.河北临成县农村概况[J].千家驹.中国农村经济论文集[C].北京:中华书局,1936.497.
  • 5田文彬.华北农村中之几个根本问题[A].千家驹.中国农村经济论文集[C].北京:中华书局,1936.246.
  • 6李景汉.定县农村经济现状[J].民间半月刊,1934,(1):17-17.
  • 7赵梅生.山西平顺县农村经济状况[A].千家驹.中国农村经济论文集[C].北京:中华书局,1936.567.
  • 8赵英贤.河北新河县团里村情况[J].新中华,1934,(2):84-84.
  • 9田文彬.崩溃中的河北小农[A].千家驹.中国农村经济论文集[C].北京:中华书局,1936.259.
  • 10李小民.阜平县农村素描[N].天津:益世报,1935.

共引文献16

相关主题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