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五四时期及20年代的中国文学研究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五四时期是中国现代学术确立的重要标志,第一,包括学术史在内的历史研究一般都将五四视为一个新的时期,这一看法自五四以来一直没有动摇过。第二,追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学术传统,尽管牵扯的面非常广,但五四新文化运动始终被当作一个突破口,后来的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总在不断地回应着五四时期提出的一些基本命题和主张。第三。
作者
杨扬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6,共12页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关键词
五四时期
中国文学
西方文化
文化学术期刊
文学批评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5
共引文献
127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45
1
陈独秀 任建树 张统模 吴信忠编.《宪法与孔教》[A].任建树、张统模、吴信忠编.《陈独秀著作选》第1卷第1版[C].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4月.第225页.
2
顾颉刚.《古史辨第一册白序》[A]..《我与古史辨》第1版[C].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1月.第44-45页.
3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A]..《胡适文存》四集第1版[C].黄山书社,1996年12月.第463页.
4
毛子水.《国故和科学的精神》的《附识》[A]..见《新潮》第1册[C].上海书店,1986年4月印行.第744页.
5
胡适.《新思潮的意义》[A]..《胡适文存》一集第1版[C].黄山书社,1996年12月.第533页.
6
胡适.《(国学季刊)发刊宣言》[A]..《胡适文存》二集第1版[C].黄山书社,1996年12月.第6-7页.
7
余英时.《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A].欧阳哲生选编.《解析胡适》[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29页.
8
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2)第1版[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第287页.
9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A].姜义华主编.《胡适学术文集·新文学运动》[C].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21页.
10
.《近代红学的发展与红学革命—个学术史的分析》[A].余英时.《(红楼梦》的两个世界》第1版[C].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2月.第2页.
共引文献
127
1
黄曼君.
回到经典 重释经典——关于20世纪中国新文学经典化问题[J]
.文学评论,2004(4):108-114.
被引量:55
2
张洪波.
《红楼梦》之整体“人情”:悲剧性、悖谬性的存在困境[J]
.红楼梦学刊,2004(3):33-46.
被引量:4
3
费迎晓,丁建弘.
洪堡与蔡元培教育思想比较研究[J]
.世界历史,2004(4):65-78.
被引量:9
4
平啸.
论《红楼梦》的叙事布局和审美效果[J]
.明清小说研究,2000(4):108-117.
5
齐森华,刘召明,余意.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论献疑[J]
.文艺理论研究,2004(5):43-49.
被引量:22
6
卢毅.
“整理国故运动”衰歇原因探究[J]
.求索,2004(10):217-221.
7
李小菊.
跌宕生姿 意蕴无穷——《红楼梦》开头艺术研究[J]
.红楼梦学刊,2002(2):337-345.
被引量:5
8
王颖.
《红楼梦》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借鉴与超越——从大团圆结局到“万艳同悲”的悲剧意识[J]
.红楼梦学刊,2005(1):34-43.
被引量:8
9
卢毅.
试论民国时期“整理国故运动”的衰歇[J]
.学海,2005(1):74-84.
被引量:1
10
饶道庆,王芳,长风.
贾宝玉与霍尔顿形象比较论[J]
.红楼梦学刊,2001(4):182-198.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0
1
吴锦濂,姚春树,陈钟英.
文学研究会对外国文学的译介[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2):41-46.
被引量:3
2
殷克勤.
简论《小说月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之二续)[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4):56-59.
被引量:2
3
章国锋.
文艺媒体学:高科技时代的文艺存在形态[J]
.外国文学动态,1997(1):8-12.
被引量:12
4
董丽敏.
现代性的异响——重识郑振铎与《小说月报》的关系[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1):116-123.
被引量:4
5
陈平原.
思想史视野中的文学──《新青年》研究(上)[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3):1-31.
被引量:45
6
旷新年.
山重水复疑无路[J]
.读书,2001(12):30-37.
被引量:2
7
袁荻涌.
译述·意译·直译——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的形态演变[J]
.凯里学院学报,1994,18(4):91-96.
被引量:2
8
陈福康.
郑振绎与文学研究会[J]
.新文学史料,1989(4):101-106.
被引量:2
9
柯希璐.
革新《小说月报》前后--1920年代初文坛的“旧”与“新”[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5):40-52.
被引量:1
10
杨扬.
商务印书馆与中国现代文学[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1):175-187.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2
1
张玲.
文学及其场域:《小说月报》与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学研究[J]
.文艺评论,2016(9):21-32.
被引量:2
2
张玲.
《小说月报》(1910-1931)与中国翻译文学的现代演进[J]
.文艺评论,2024(5):37-47.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朱春花.
传承中发展 创新中超越——叶圣陶主编《小说月报》理念探源[J]
.山西档案,2016,0(6):144-146.
被引量:1
2
陈泽曼.
从“高调”出场到堕入“沉寂”——老舍早期三部小说的民国接受[J]
.新文学评论,2019,0(1):83-92.
1
杨扬.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文学研究[J]
.社会科学,2003(8):102-111.
2
史钰.
略论刘师培的中古文学研究方法——从一个侧面看中国现代学术传统之现代意义[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4(4):114-120.
3
黄书泉.
胡适这个人(外一篇)[J]
.安徽文学,2014(9):92-98.
4
刘克敌.
鲁迅与民国时期的中国古典小说史[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10):57-69.
被引量:4
5
宗杨涛.
中国现代学术及其开端[J]
.现代妇女(理论前沿),2014(1):201-201.
被引量:1
6
陈高红.
《水浒传》与小说的经典化和学术化[J]
.魅力中国,2013(29):92-92.
7
杨义,邵宁宁.
作为生命诗学基础的感悟[J]
.中国文化研究,2005(1):35-39.
8
刘梦溪.
王国维、陈寅恪与中国现代学术[J]
.文艺研究,2002(3):37-47.
被引量:2
9
郜元宝.
“二马之喻”和“冰之喻”——略谈鲁迅与中国现代学术、文学的分途[J]
.天津社会科学,1997(5):66-75.
被引量:2
10
陈建华.
在互动中推进学术的发展——谈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J]
.中国比较文学,2005(3):102-107.
文艺理论研究
200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