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1-272,共12页
Studies o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参考文献19
-
1.《〈绛洞花主〉小引》[A]..《鲁迅全集》七卷[C].,..
-
2王小隐.《读红楼梦剩语》[A].吕启祥等编.《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2001[C].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第32页.
-
3一栗编.古典文学研究资料《红楼梦卷》[M].中华书局,1963.第377页.
-
4《红楼梦学刊》,2000,4.
-
5蔡元培.《石头记索隐》第六版自序[A].郭豫适.《红楼梦研究文选》[C].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第258页.
-
6郭豫适.《红楼梦研究文选》[M].,.第918页.
-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568、567页.
-
8胡适.《〈红楼梦〉考证》[A].郭豫适.《红楼梦研究文选》[C].,.第222页.
-
9.《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M].,.第95页.
-
10王希廉.《红楼梦总评》[A].一栗编.古典文学研究资料《红楼梦卷》[C].中华书局,1963.第149页.
共引文献1005
-
1顾智明.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眼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23-27.
-
2赖金良.实然之“人”与应然之“人”——关于“人”的概念的语用语义分析[J].人文杂志,2004(4):16-23. 被引量:4
-
3刘日明.马克思的法哲学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人文杂志,2004(4):38-44. 被引量:1
-
4陈卫平.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中国马克思主义[J].现代哲学,2002(4):33-40.
-
5王贵明.马克思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四个维度[J].现代哲学,2002(4):41-47. 被引量:3
-
6吴学琴.正确评价费尔巴哈对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影响[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1):73-77. 被引量:5
-
7鞠德峰.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意识[J].理论学刊,2002(6):87-91. 被引量:2
-
8张玉存.中国古代“为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集体观之比较[J].理论学刊,2002(6):113-115. 被引量:4
-
9马奇柯.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机制[J].江汉论坛,2004(9):25-27. 被引量:25
-
10郭洪博,李春凤.小康社会的伦理精神[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4):82-85. 被引量:3
-
1刘志然,刘贤江.从《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的婚恋观[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0(5):53-54. 被引量:1
-
2薛敏.试论当代文化思潮影响下的中国文学接受[J].唐都学刊,2006,22(4):142-145.
-
3程光炜.孤绝的漫游者——论海男的诗歌写作[J].作家,1997,0(6):76-80. 被引量:4
-
4阳欣哲,张国良.“80后”媒体观念和行为特点[J].新闻记者,2009(7):71-74. 被引量:1
-
5邵卯仙.从文学接受过程看琼瑶小说[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44-46. 被引量:1
-
6刘艳芬.面对影像的诱惑和文学的召唤——对文学与影视预接受心理的比较分析[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4):45-48. 被引量:2
-
7曾竞艳.文艺活动系统分析的几个阶段[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0(3):228-229.
-
8朱俊海.论明代文人《西厢记》接受动机[J].长城,2010(10):102-104.
-
9李鸿.论《甄嬛传》中浣碧的悲剧[J].青年文学家,2015,0(8X):102-102.
-
10韩鹏飞.庾信对《左传》的文学接受动机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3,33(11):69-72.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