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明代堂会演剧述略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论文对明代戏曲演出的重要形式--堂会演剧进行了全面勾勒,并结合史的描述对这种较少为研究者关注的演剧方式进行了从演出内容到演出形式的分析。通过对堂会戏演出的声腔、剧目、演出者、观众等的梳理与分析,可以看到,古代戏曲在勾栏消失、戏院尚未出现的明代主要是以堂会的形式进行演出;而昆腔的发展与演出也得益于堂会的演出环境,堂会观众与演员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昆剧艺术的日臻完美。
作者
李静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
出处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3-74,共12页
Theatre Arts
关键词
明代
堂会
戏曲演出
声腔
剧目
演出形式
演出内容
分类号
J809.248 [艺术—戏剧戏曲]
J892.4 [艺术—戏剧戏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7
共引文献
39
同被引文献
4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37
1
侯甸.《西樵野记》,《说郛续弓十六》“本朝官妓”[A].陶宗仪编.《说郛三种》[C].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页747.
2
.《李开先集·闲居集》之《张小山小令后序》[M].,..
3
王利器辑录.《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91页.
4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八)[M].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页210.
5
.《安亭志》卷十七《人物二》[M].,..
6
宋懋澄.《九篱集》卷五[M].,..
7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一八《杂记》[M].中华书局,1997年版.页159.
8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三)[M].,.页24.
9
徐复祚.《曲论》[A]..《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C].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第240页.
10
.《说郛续弓四十六》“歌曲”[A]..《说郛三种》[C].,.页2099.
<
1
2
3
4
>
共引文献
39
1
左其福.
汤显祖“唯情”文学观的文学史意义[J]
.求索,2004(9):205-207.
被引量:2
2
科大卫,刘志伟.
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明清华南地区宗族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J]
.历史研究,2000(3):3-14.
被引量:227
3
扎拉嘎.
游牧文化影响下中国文学在元代的历史变迁——兼论接受群体之结构变化与文学发展的关系[J]
.文学遗产,2002(5):57-69.
被引量:11
4
汪超宏.
一个日本人的中国戏曲史观——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及其影响[J]
.戏剧艺术,2001(3):102-109.
被引量:2
5
臧卫东.
常州昆剧考[J]
.艺术百家,2005,21(2):13-16.
被引量:1
6
许莉莉.
从曲律角度看《中原音韵》中声调的归纳[J]
.南京社会科学,2005(12):80-85.
被引量:3
7
李真瑜.
明清文学世家的基本特征[J]
.中州学刊,2006(1):218-223.
被引量:4
8
谭帆.
稗戏相异论——古典小说戏曲“叙事性”与“通俗性”辨析[J]
.文学遗产,2006(4):114-123.
被引量:25
9
李静.
略论明清堂会演剧的仪式特征[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30-35.
被引量:1
10
王小岩.
冯梦龙创作、重编传奇考[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6(7):46-50.
<
1
2
3
4
>
同被引文献
49
1
徐子方.
“家乐”——明代戏曲特有的演出场所[J]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2(2):133-137.
被引量:9
2
苏育生.
折子戏的来源及特点[J]
.当代戏剧,2004(4):54-55.
被引量:4
3
戴申.
折子戏的形成始末(上)[J]
.戏曲艺术,2001,22(2):29-36.
被引量:6
4
李静.
明清堂会演剧场所叙说[J]
.民族艺术,2002(2):168-185.
被引量:3
5
廖奔.
折子戏的出现[J]
.艺术百家,2000,16(2):49-52.
被引量:8
6
戴申.
折子戏的形成始末(下)[J]
.戏曲艺术,2001,22(3):27-34.
被引量:5
7
徐大军.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史纲要[J]
.文化艺术研究,2010,3(5):160-170.
被引量:5
8
李静.
晚清王府的堂会演剧[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3):74-76.
被引量:3
9
田根胜.
《都剧赋》与乾嘉北京剧坛[J]
.中国韵文学刊,2006,20(3):68-73.
被引量:3
10
李静.
清末民初堂会演剧谫论[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68-73.
被引量:1
<
1
2
3
4
5
>
引证文献
3
1
李静.
戏钱与赏封——考察明清堂会演剧形态的别一视角[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1):97-100.
被引量:2
2
李静.
明清堂会演剧的形式、女观众与狎旦[J]
.文艺研究,2010(8):108-117.
被引量:1
3
徐筱婷.
从《都剧赋》探析清代戏坛文化变革与狎优之风[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6):8-1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6
1
李静.
明清堂会演剧的形式、女观众与狎旦[J]
.文艺研究,2010(8):108-117.
被引量:1
2
程芸.
“燕行录”戏曲史料的学术价值初探[J]
.戏曲艺术,2013,34(2):65-69.
被引量:5
3
李文洁.
《都剧赋》的戏曲史料价值[J]
.四川戏剧,2020(1):75-78.
4
孟韩宇,杨一帆,姬茹霞,杨皓,唐鑫禹.
历史城市的传统空间演变——以北京戏园观演空间为例[J]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2023,39(2):84-90.
5
宋永祥.
“观戏赋”的文本书写及其价值[J]
.文学研究,2023,9(2):44-56.
6
王馨蔓.
明清女性戏曲史的多维度书写[J]
.临沂大学学报,2024,46(1):47-54.
1
孙喜军.
创造欢乐——对二人转文化精神的思考[J]
.戏剧文学,1996,0(7):64-66.
被引量:1
2
刘倩.
我院“西安鼓乐艺术团”参加波兰国际“早期音乐节”[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1,30(2):8-8.
3
小新.
2008“火红的旋律”新年音乐会[J]
.小演奏家,2008,0(2):8-8.
4
娱乐视点[J]
.音乐天地,2002,0(6):25-30.
5
李静.
明清堂会演剧的形式、女观众与狎旦[J]
.文艺研究,2010(8):108-117.
被引量:1
6
亚特兰大芭蕾舞团新年度演出季启动[J]
.舞蹈,2013(10):73-73.
7
刘子超.
爵士乐的风景[J]
.南方人物周刊,2016,0(29):74-75.
8
韩新安.
长城脚下的国交音乐会[J]
.人民音乐(评论),2003(8):15-15.
9
吴国钦.
评《明清堂会演剧史》[J]
.广东艺术,2010(5):40-41.
10
廖奔.
堂会演剧考[J]
.民族艺术,1997(2):105-119.
被引量:6
<
1
2
>
戏剧艺术
200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王安潮
黎元
秦少华
梧永宁
韦建华
刘伟
张洪明
张颖新
李巧玲
相关机构
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
聊城市人民医院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大连化学工业公司
相关主题
急性氨中毒
氨中毒
救治分析
急救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