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不可否定——访黄楠森
被引量:1
出处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7-50,共4页
-
1赵家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0(3):17-19. 被引量:8
-
2池忠军,亓光.马克思的政治哲学视阈下的《共产党宣言》[J].学海,2008(3):62-66.
-
3张志伟,杨波.对哲学的科学性问题的一种解释——兼谈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的特殊意蕴[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2):166-169.
-
4皮锋,秦荣廷.应用心理学对学生的干预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旬),2007(10):61-62.
-
5陶学英.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心理咨询的影响[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3):195-196.
-
6熊顺保.一个时代课题─—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体系[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6(4):34-39.
-
7秦朗.浅析《自然辩证法》对恩格斯主体思想的丰富和发展[J].长江丛刊,2016(23):132-132.
-
8马拥军.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评《面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7(1):323-331.
-
9贾礼伟,童贤成.历史唯物主义语境中“现实的个人”的意义探析[J].求实,2009(10):33-35.
-
10刘兴富.论哲学的价值[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2(2):42-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