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还是社会发展理论?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目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热”中 ,有一种片面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性”的倾向。这既与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批判理论和社会发展理论的统一”的品格不相符合 ,也不利于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应当在新的基础上 ,重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作者
马拥军
机构地区
华侨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
出处
《探索》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8-130,共3页
Probe
关键词
社会批判理论
社会发展理论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分类号
A81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687
同被引文献
35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3
1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共引文献
3687
1
张定鑫,涂为国,刘小兰,生修雯.
十年建设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J]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7,17(3):13-16.
2
宋娜.
坚持正确价值取向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9(1):1-2.
3
白雪峰.
浅谈和谐理念下的大学生“三观”教育[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9(1):99-101.
被引量:2
4
陈文新.
政治资源配置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
.理论观察,2007(6):15-17.
被引量:2
5
柴秀波,王爱民.
“以人为本”内涵新探[J]
.理论观察,2007(6):46-47.
被引量:3
6
于伟峰,商植桐,于雪梅.
邓小平荣辱观与中国社会进步[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7,9(5):49-52.
7
崔健,高珊.
十七大语境下“解放思想”的时代内涵[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7,9(6):12-14.
8
黄一诚.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更高程度的解放[J]
.改革与战略,2007,23(8):136-139.
被引量:1
9
李敏.
论当代中国的后发优势[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33-36.
被引量:1
10
高云涌.
自然关系的逻辑——费尔巴哈人本学辩证法的理论实质[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8-10.
同被引文献
35
1
仰海峰.
从价值悬设的伦理冲击到社会历史的现实解放──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逻辑转换[J]
.中州学刊,1998(2):34-38.
被引量:4
2
仰海峰.
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科学视界[J]
.哲学研究,1997(8):4-9.
被引量:6
3
陈胜云.
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初探[J]
.求索,1997(1):65-69.
被引量:3
4
陈胜云.
《哲学的贫困》中的社会批判方法[J]
.南京社会科学,1997(10):17-18.
被引量:5
5
赵泳.
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J]
.教学与研究,1994(3):36-41.
被引量:3
6
车玉玲.
从社会政治批判到文化批判——马克思批判理论与新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比较研究[J]
.求是学刊,1996,23(4):10-15.
被引量:8
7
艾福成,卞绍斌.
马克思社会哲学思想的当代阐释[J]
.学习与探索,2004(5):6-10.
被引量:1
8
仰海峰.
形而上学批判·资本逻辑与总体性·社会批判理论——马克思哲学的三个批判维度[J]
.学术研究,2005(5):5-12.
被引量:8
9
孙显蔚,刘君栩.
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方法论及其当代启示[J]
.理论与现代化,2006(1):99-103.
被引量:2
10
安启念.
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几个问题[J]
.教学与研究,2006(11):20-27.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5
1
彭立群.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范式研究[J]
.东南学术,2004(5):63-67.
被引量:2
2
张振鹏.
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研究述评[J]
.高校社科动态,2008(4):14-19.
被引量:2
3
马拥军,刘珍英.
从列宁主义的中国化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再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2):5-10.
被引量:3
4
马拥军.
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创新[J]
.江西社会科学,2013,33(8):5-13.
被引量:5
5
马拥军,游跃.
新时代三个“意味着”的现代化指向[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9(6):1-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段梦洁.
人类文明新形态话语的传播研究[J]
.丝路百科,2024(8):75-80.
2
彭立群.
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缺少的维度[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6.
被引量:1
3
马拥军,刘珍英.
从马克思主义的回归到共产主义的复兴——三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2):5-10.
被引量:2
4
邵长鹏.
延安时期陈云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与贡献[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0(1):12-16.
5
马拥军.
新时期的哲学之“用”与应用哲学的发展前景[J]
.党政干部学刊,2012(10):4-10.
6
李韬.
马克思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关系问题初探[J]
.商情,2013(32):171-171.
7
王仕国.
马克思的政治伦理思想遗产[J]
.伦理学研究,2014(1):23-26.
被引量:5
8
丁晓强.
邓小平与中国道路研究述评(2003—2013)[J]
.党的文献,2014(3):61-72.
被引量:1
9
马拥军.
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启示[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0(2):5-14.
被引量:6
10
魏榛,魏铁鹰.
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探讨[J]
.才智,2015,0(27):331-331.
1
秦怀勇.
毛泽东的体育观研究[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8(12):193-194.
2
刘华萍.
青年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思辨及其张力[J]
.理论探讨,2009(6):51-54.
3
彭欣,文援朝.
邓小平对“错误”的本质和特性的哲学认识[J]
.唯实,2003(3):14-17.
4
宋连胜,赵黎明.
鲍德里亚对政治经济学范式的质疑及其误区[J]
.学习与探索,2014(11):6-9.
5
李学智.
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不应脱离原著——关于《现代化新论》中的几个问题[J]
.理论与现代化,2010(3):117-123.
6
王东,林锋.
马克思哲学存在一个“费尔巴哈阶段”吗?——“两次转变论”质疑[J]
.学术月刊,2007,39(4):37-45.
被引量:15
7
M.海因里希,朱毅.
MEGA^2之后的马克思经济学批判——第2部分结束之际的小结[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66(3):139-147.
被引量:12
8
叶桉.
关于八一精神研究和八一文化品牌塑造的思考[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3,8(3):55-61.
被引量:7
9
胡大牛.
南方局的成立与中共领导人的战略思考[J]
.党的文献,2011(6):49-57.
被引量:4
探索
200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