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5
1 林逢春,王珏.废旧电脑环境管理与回收利用体系研究[J] .环境保护,2003,31(8):15-18. 被引量:11
2 武增华,刘金权,王艳兰,王立新.电子垃圾资源化中管理对策研究[J] .环境保护,2003,31(7):14-17. 被引量:19
3 顾列铭.向电子垃圾宣战刻不容缓[N].中国经济导报,2004-02-05.
4 赵永新.应对电子垃圾挑战[N].人民日报,2003-11-07.
5 马若飞.我国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现状观察[N].中国环境报,2003-11-07.
二级参考文献14
1 姜岩石.世界新公害——废旧计算机[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通讯,2000,(9):9-10.
2 .kNot数百种有害物质集于一身-e毒悄然来临[N].北京青年报,2001-6-28.
3 Integrated Waste Management Board Of Californi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Selected E-Waste Diversion In California: A Baseline study, www.ciwmb.ca.gov. November 2001.
4 Jonathan Skilllrigs.Electronic rankers to launch recycling study.2001-7-21.CNET News.corn.
5 Jonathan Skillings.Who will pay for costly hardware recycling?.2001-5-10 CNET News.corn.
6 USEPA (2001-8-10) .Multi-Stakeholder Initiatives.http: // www.epa.gov.
7 USEPA (2001-8-29) .Product Stewardship.http: //www.epa.gov.
8 The Basel Action Network and Silicon Valley Toxics Coalition. Exporting Harm: the high-tech trashing of Asia. from http://www.svtc.org/cleancc/pubs/technotrash.htm, 2002.2.25. 1-5;42-43.
9 The Computer TakeBack Campaign. Third annual computer report card. from http://www.svtc.org/cleancc/pubs/2001revort.htm. 2001.11.27.
10 费伟伟.我国将对废旧家电回收利用进行立法[N].人民日报,2002—05—17.
共引文献27
1 王书明,李岩.电子垃圾治理研究综述[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9(5):45-50. 被引量:5
2 任荣华,刘宇.电子垃圾资源化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S1):409-412. 被引量:3
3 陈梅兰,赖红武.废旧家电处置的绿色工程[J] .轻工机械,2004,22(2):115-117. 被引量:1
4 李永萍.浅谈废旧电子产品的环境管理与回收利用[J] .太原科技,2004(2):54-55. 被引量:3
5 刘永静.废旧电脑的资源化管理及回收利用[J] .环境科学动态,2004(3):6-7. 被引量:6
6 蔡乾和,陈艳丽.科技进步与高科技污染的关系初探[J] .理论月刊,2004(11):108-110. 被引量:2
7 尤晓娜.论电子垃圾法律制度的建立——兼评《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0(3):85-88. 被引量:6
8 王玉琳.废旧电脑的回收与利用[J] .中国科技信息,2005(19B):75-75. 被引量:1
9 钦锋.中国电子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研究[J]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2):92-94. 被引量:4
10 许光清,牟维.信息技术产品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经济学分析[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6):817-820.
同被引文献47
1 何阳葵.循环经济:电子垃圾治理之路[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5(5):103-107. 被引量:20
2 曲丹,韩传峰.电子垃圾灾害防治的系统性分析与保障[J] .自然灾害学报,2004,13(6):145-149. 被引量:6
3 尤晓娜.论电子垃圾法律制度的建立——兼评《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0(3):85-88. 被引量:6
4 林俊生,庄晓.贵屿:电子垃圾城的重生[J] .环境经济,2005(4):19-22. 被引量:6
5 姜宾延,吴彩斌.电子垃圾的危害及其机械处理技术现状[J] .再生资源研究,2005(3):23-26. 被引量:23
6 环保杀手——危险的电子垃圾[J] .数字生活,2005(11):47-50. 被引量:1
7 丘波,彭琳,徐锡金,林歆胜,林哲睿,洪继丹,郭洪创,霍霞.电子废弃物回收拆解业工人健康调查[J] .环境与健康杂志,2005,22(6):419-421. 被引量:22
8 申振东,杨保建.能源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2):24-26. 被引量:4
9 杜壬福.环境与健康新杀手——电子垃圾[J] .化学教育,2006,27(3):1-3. 被引量:13
10 高晶,张云辉.浅析“电子垃圾”入境问题[J] .市场论坛,2006(3):64-6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4
1 王书明,李岩.电子垃圾治理研究综述[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9(5):45-50. 被引量:5
2 丘波,彭琳,徐锡金,林歆胜,林哲睿,洪继丹,郭洪创,霍霞.电子废弃物回收拆解业工人健康调查[J] .环境与健康杂志,2005,22(6):419-421. 被引量:22
3 刘志海,徐飞.信息产业循环经济模式研究——以电子垃圾治理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7):169-171. 被引量:8
4 张涛,陈飞荣,曹中强,武丽,胡洋,宇翔,王友洁.某电子废弃物处理区居民健康状况调查[J] .环境与职业医学,2012,29(1):23-2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36
1 李燕,霍霞,郑良楷,张宝,陈刚建,顾成武,刘俊晓,陈松建,徐锡金.电子垃圾拆解区新生儿脐带血铬水平[J] .癌变.畸变.突变,2007,19(5):409-411. 被引量:10
2 李爱圃,胡文佳,蒋伟.基于产业集群理论下的信息产业发展多重视角分析[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3):73-75.
3 孙朋,于云江,李定龙,全占军,李屹,李琴,王昕.电子垃圾对环境与健康的影响研究进展[J] .环境与健康杂志,2008,25(5):452-455. 被引量:21
4 王红梅,张金良,王先良,全占军,林海鹏,车飞.中国电子垃圾现状及环境管理对策分析[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5):1-3. 被引量:19
5 危家凤,许皓.面向循环经济发展的信息消费探析[J] .情报探索,2009(1):39-41. 被引量:1
6 蓝英,朱庆华.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废旧家电回收管理体系[J] .商业研究,2009(5):9-12. 被引量:5
7 田巧娣,吴俊梅.清洁生产:陕西电子信息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根基[J] .新西部(理论版),2009(11):52-52.
8 田巧娣,黄费连.陕西电子信息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J] .理论导刊,2009(12):85-86. 被引量:1
9 杨华国.完善我国废旧家电回收体系——兼评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回收策略[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0,3(2):25-28. 被引量:6
10 杨华国,宋伟杰.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的建设与完善[J] .法制与经济,2010,19(6):117-118. 被引量:1
1 刘助仁.关注电子垃圾[J] .电子外贸,2005(2):9-11. 被引量:2
2 生涛.浅谈做好生活垃圾处理场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J] .中国建设信息,2008(22):26-27.
3 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J] .广西节能,2008(1):8-11. 被引量:1
4 徐海丽,林毅,孙倩,于昌平.三氯生的生态效应及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J] .生态毒理学报,2012,7(3):225-233. 被引量:24
5 邓文胜,刘海,王昌佐.基于RS、GIS与生态足迹法的孝感市生态规划[J] .经济地理,2007,27(4):640-642. 被引量:6
6 蒋莉,陈治谏,沈兴菊.兰州大学(盘旋路校区)2003年生态足迹调查分析[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2):82-85. 被引量:22
7 金磊.气球——危险的儿童玩具[J] .科技潮,1996,0(5):49-49.
8 对工程师们有用的环保新闻[J] .工业设计,2008(3):17-17.
9 林赛君.不该被遗忘的电子垃圾[J] .现代商业,2009(13):20-23. 被引量:1
10 田祎,臧文超,王玉晶,赵静,菅小东.加快添汞产品淘汰的履约对策建议[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41(6):69-72.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