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硅氧玻璃纤维研究现状及前景
被引量:
8
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research work on high silica fiber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总结了高硅氧玻璃纤维的特点,介绍了高硅氧玻璃纤维制品的各生产工艺的技术关键和成本控制以及国内同类产品和市场需求情况,分析了高硅氧纤维的性能优势和发展前景。另外指出我国在理论研究、产品质量和应用开发上尚需进一步加强。
作者
李铖
仇小伟
机构地区
常州天马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玻璃纤维》
CAS
2004年第4期35-37,23,共4页
Fiber Glass
关键词
高硅氧玻璃纤维
无机纤维特种材料
生产工艺
性能
分类号
TQ343 [化学工程—化纤工业]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89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2
参考文献
8
1
张耀明,李巨白,姜肇中.《玻璃纤维与矿物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2
姜肇中,邹宁宇,叶鼎铨.《玻璃纤维应用技术》,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3
钱世淮编译.高硅氧玻璃纤维[Z].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1979,7..
4
丁玉林,邵恒中,刘泽黎,谢克玉.
高硅氧玻璃纤维的制造及技术关键[J]
.玻璃纤维,1997(3):2-5.
被引量:4
5
陈东生,李永贵.
中孔活性碳纤维研究[J]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1999,24(2):18-21.
被引量:3
6
张耀明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玻璃纤维,2001,(4).
7
Anon K R. subsea steacture and methods installation .Mar Eng Rew ,1988,4:36.
8
Guo and F Q zheng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iber science ,New Castle ,1988.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刘振宇 郑经堂 等.活性碳纤维孔结构控制和表面改性[J].离子交换与吸附,1997,13(4):354-358.
2
岛崎贤司.-[J].日本化学会志,1993,(7):807-812.
3
大谷朝男.-[J].精细化工(日),1996,25(6):4-4.
4
安田源 玉井久司.-[J].化学工业,1992,(7):536-536.
5
张引枝,樊彦贞,贺福,王茂章,张碧江.
添加剂种类对活性炭纤维中孔结构的影响[J]
.炭素技术,1997,16(4):11-14.
被引量:37
6
杨全红,郑经堂,刘平光,刘振宇,王茂章.
处理气氛对FeSO_4─ACF结构及吸附性能的影响[J]
.炭素技术,1997,16(3):4-7.
被引量:19
7
张引枝,贺福,王茂章,张碧江.
中孔炭纤维的开发[J]
.炭素技术,1997,16(3):31-35.
被引量:9
8
张引技,汤忠,贺福,王茂章,张碧江.
由氮吸附等温线表征中孔型活性炭纤维的孔结构[J]
.离子交换与吸附,1997,13(2):113-119.
被引量:18
9
张引枝,樊彦贞,贺福,王茂章,张碧江.
炭黑添加剂对活性炭纤维中孔率的影响[J]
.炭素技术,1997,16(6):5-11.
被引量:12
10
张引枝,贺福,王茂章,张碧江.
中孔活性炭纤维对VB_(12)的吸附性能研究[J]
.离子交换与吸附,1997,13(5):454-458.
被引量:18
共引文献
5
1
钱明娟,潘鼎.
大孔活性碳纤维的初探[J]
.化工新型材料,2004,32(6):32-36.
被引量:5
2
贺新民,尤勇,贺广东.
高硅氧玻璃纤维纱线酸沥滤工艺的探索研究[J]
.科技风,2012(7):32-33.
被引量:3
3
李斌,陈敏.
分散工艺对酸沥滤法制备高硅氧微纤维的影响[J]
.机械工程材料,2013,37(1):40-42.
被引量:1
4
李斌.
高硅氧玻璃纤维生产技术现状及市场问题探讨[J]
.玻璃纤维,2017,0(1):36-40.
被引量:4
5
曾凡龙,潘鼎.
我国活性碳纤维的研究、工业化及前景(Ⅰ)[J]
.材料导报,2003,17(9):61-63.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89
1
祖群,姚正庆,李斌,孙杏国.
酸沥滤钠硅酸盐玻璃制造高硅氧玻璃纤维性能的研究[J]
.玻璃纤维,2004(3):1-4.
被引量:15
2
洪晓.
太空绝热反射涂料的研制[J]
.涂料工业,2004,34(12):57-58.
被引量:7
3
蒋邦海,张若棋.
动态压缩下一种碳纤维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力学性能实验研究[J]
.复合材料学报,2005,22(2):109-115.
被引量:19
4
张辉,沈兰萍,张建春.
基于空心微珠的织物防热辐射性能研究[J]
.上海纺织科技,2005,33(7):56-59.
被引量:8
5
余丽蓉,陆春华,赵石林,许仲梓.
弹性薄层反辐射隔热涂料的研究[J]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25(2):265-268.
被引量:24
6
孙丽琴,孙立君,郑刚.
不同的存放条件对油脂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影响[J]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07,23(2):45-46.
被引量:80
7
张增浩,赵建盈,邹王刚.
高硅氧玻璃纤维产品的发展和应用[J]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7,32(6):30-33.
被引量:17
8
张耀明;李巨白;姜肇中.玻璃纤维与矿物棉全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9
丁玉林,邵恒中,刘泽黎,谢克玉.
高硅氧玻璃纤维的制造及技术关键[J]
.玻璃纤维,1997(3):2-5.
被引量:4
10
庞晓梅,魏军广.
多晶莫来石纤维在加热炉上的应用[J]
.工业炉,2008,30(1):41-43.
被引量:2
<
1
2
3
4
5
…
9
>
引证文献
8
1
贺新民,尤勇,贺广东.
高硅氧玻璃纤维纱线酸沥滤工艺的探索研究[J]
.科技风,2012(7):32-33.
被引量:3
2
包同丰.
探讨影响高硅氧玻纤制品质量因素分析与控制[J]
.科技风,2014(9):28-29.
3
陈军红,徐伟芳,谢若泽,张方举,黄西成,胡文军.
两种不同微结构的高硅氧/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动态压缩性能研究[J]
.中国测试,2016,42(10):113-118.
被引量:2
4
赵晓明,刘国熠.
消防避火服用复合织物热防护效能优化研究[J]
.材料导报,2017,31(1):77-83.
被引量:11
5
李斌.
高硅氧玻璃纤维生产技术现状及市场问题探讨[J]
.玻璃纤维,2017,0(1):36-40.
被引量:4
6
余奕发,许加阳,金鑫霞.
几种典型无机纤维针刺毡的耐温性研究[J]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22,47(1):32-36.
被引量:2
7
孙玉洁,吕欢,薛颖,武海良.
二元高硅氧玻璃纤维浸润剂的制备及应用[J]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2024,37(4):46-54.
8
杨春,朱敬燕,张海元.
特种舱室高温防护施工方案及工艺研究[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16,16(12):25-2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2
1
包同丰.
探讨影响高硅氧玻纤制品质量因素分析与控制[J]
.科技风,2014(9):28-29.
2
邹宁宇,贺新民.
玻璃成分与酸沥滤关系的探讨[J]
.玻璃纤维,2016(6):15-21.
被引量:2
3
侯晓莉,李言,杨振朝,袁启龙,石珣.
不同刀具车削加工高硅氧玻璃纤维/酚醛树脂切削力研究[J]
.宇航材料工艺,2017,47(5):65-68.
被引量:2
4
刘国熠,刘元军,赵晓明.
消防避火服外层织物辐射热防护效能研究[J]
.材料导报,2017,31(22):116-120.
被引量:4
5
蒋丽云,严雪峰.
玻璃纤维在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中的应用[J]
.玻璃纤维,2017(6):37-40.
被引量:3
6
黄雄,谭焕成,刘璐璐,赵振华,关玉璞,陈伟.
编织角和承载方向对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动态压缩性能的影响[J]
.复合材料学报,2018,35(4):823-833.
被引量:10
7
刘国熠,李建明,赵晓明.
消防避火服复合织物热防护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J]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2018,35(2):7-11.
被引量:5
8
刘国熠,刘元军,赵晓明.
SiO_2气凝胶含量对单层涂层柔性复合材料热防护性能的影响[J]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36(1):102-105.
被引量:7
9
李建明,刘旭琳,赵晓明,刘元军.
双层涂层连续玄武岩织物的热防护性能研究[J]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36(2):12-16.
10
李建明,王彩霞,赵晓明,刘元军.
涂层织物热防护性能研究[J]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36(3):1-7.
被引量:2
<
1
2
3
>
1
高守臻,张泉,王晓立,马开宝,辛全友,李大勇,齐风杰,张海燕,徐晓媛.
高温处理对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J]
.工程塑料应用,2016,44(8):60-64.
被引量:1
2
黄胜兴.
制造耐热聚酯瓶的新方法[J]
.聚酯工业,2007,20(2):34-36.
3
李锦文,齐风杰,魏化震,李传校,张清辉.
CBF/S-157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2007,35(2):22-24.
被引量:2
4
江伟辉,周健儿,胡行方,吴国庭.
烧蚀防热材料的显微结构研究[J]
.无机材料学报,2002,17(6):1233-1238.
被引量:14
5
赵凤起,王新华,鲍冠苓.
短纤维补强硅橡胶包覆材料研究[J]
.固体火箭技术,1997,20(4):61-64.
被引量:11
6
杨东军,艾传智,赵福令,敖明,杨志翔.
高硅氧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实验研究[J]
.航天制造技术,2005(2):21-23.
被引量:5
7
原东霞,孙晓霞.
高硅氧纤维/酚醛模压制品裂纹的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15):87-88.
被引量:1
8
林平,高守臻,迟淑梅,魏化震,李大勇,王晓立,马开宝,罗长宏.
金属杂质对高硅氧纤维/酚醛复合材料烧蚀性能质量影响[J]
.化工新型材料,2013,41(9):191-194.
被引量:3
9
中国塑料加工业现状及发展[J]
.化工文摘,2001(2):30-30.
10
毕鸿章.
日本高硅氧纤维应用动态[J]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3,28(5):53-53.
<
1
2
>
玻璃纤维
200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崔景贵
沈贵鹏
班华
周东滨
陈新文
张海钟
高岚
刘晓明
李国强
相关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江南大学
相关主题
心理教育
高职
教学渗透
学科教学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