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对高等教育存在的合法性哲学的反思 被引量:3

A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on Leg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基于科技理性之上的两种哲学在今天看来已经把高等教育引向了歧途 ,忽视了教育本职所在。在反思这两种哲学的基础上 ,我们提出应以本体论的哲学作为高等教育存在的合法性基础 ,以为今天的高等教育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引导。
作者 张正锋
出处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6-38,共3页
  • 引文网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7

  • 1[9]约翰·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1,14,15.
  • 2克拉克·克尔.大学的功用[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96.
  • 3罗伯特·赫钦斯.美国高等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46-47.
  • 4雅斯贝尔斯 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
  • 5博伊德·金合.西方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26.
  • 6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 7何中华.现代语境中的大学精神及其悖论[J].文史哲,2002(1):9-16. 被引量:17
  • 8金生竑.理解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 9约翰·怀特.再论教育目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3..
  • 10何塞·卢芩贝格.自然不可改良[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55.

二级参考文献34

  • 1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7..
  •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人民出版社,1972.89.
  •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95.
  • 4曹孚.外国古代教育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 5池田大作.二十一世纪的警钟[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
  • 6-.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M].上海: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61,60.
  • 7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M].科学出版社,1971.25,26.
  •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7.
  • 9培根.新工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 10外国教育丛书编辑组.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共引文献2273

同被引文献28

  • 1彭元.高等教育本体价值的确证——一种基于生存论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6):36-39. 被引量:11
  • 2[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北京三联书店,1991.
  • 3克拉克·克尔.大学之用(第五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50.
  • 4罗伯特·M.赫钦斯.美国高等教育[M].汪利兵,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67.
  • 5[美]约翰·S·布鲁贝克 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 6伯顿·克拉克.探究的场所[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29.
  • 7约翰·亨利·纽曼 徐辉 顾建新 何曙荣译.大学的理想[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 8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46,48.
  • 9赵中建.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的展望及其行动框架—98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概述[J].上海高教研究,1998,(12):1-8.
  • 10[英]约翰·亨利·纽曼 徐辉译.大学的理想[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3.

二级引证文献16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