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从“书斋”到“遗址”──关于文学、文化及全球化的对话
被引量:15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3-43,共11页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同被引文献79
-
1林淑玉.“散文运动”与新世纪散文跨文体写作现象的生成[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2):270-280. 被引量:1
-
2吴周文.“新人文”姿态与“中国问题”的文学话语——王尧学者散文论[J].当代作家评论,2021(1):139-146. 被引量:5
-
3姚黎君.全球化时代的中华文化走向──方克立教授访谈录[J].党政干部学刊,2001(4):6-9. 被引量:11
-
4张春宁.“大散文”质疑[J].文艺评论,1998(2):65-68. 被引量:1
-
5张伯存.余秋雨董桥合论[J].当代文坛,1998(2):14-18. 被引量:10
-
6朱向前.中国军旅小说:1949—1994[J].当代作家评论,1996(4):108-122. 被引量:5
-
7韩石山.散文的热与冷──兼及余秋雨散文的缺失[J].当代作家评论,1996(1):60-65. 被引量:7
-
8朱国华.别一种媚俗──《文化苦旅》论[J].当代作家评论,1995(2):57-60. 被引量:34
-
9王名,顾元珍.关于时代划分的七大标准[J].北京社会科学,1992(1):34-38. 被引量:7
-
10朱向前.涌动的潜流——近年军旅小说形势分析[J].文学评论,1991(5):105-11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15
-
1姚鹤鸣.全球化文化的渐进和民族文化的“维模”[J].当代文坛,2004(4):39-42. 被引量:4
-
2王钟陵.俗之妆扮为雅:文化散文的兴起与败落——以余秋雨散文观及其创作为典型个案[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4):1-11.
-
3朱向前.“中篇合为时而著”略论当代(军旅)中篇小说的沉浮演变[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0(4):14-20. 被引量:3
-
4裴晓虎.浅析余秋雨的散文创作[J].当代教师教育,2005(S1):170-173. 被引量:1
-
5王萍.论余秋雨散文的学术品位[J].河南社会科学,2009,17(3):163-165.
-
6徐慧琴.试论20世纪中国游记散文的缺失[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131-135. 被引量:1
-
7耿超.全球化视野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思考[J].理论月刊,2014(3):56-61. 被引量:4
-
8吕韶钧.国际视野,家国情怀,本土行动——全球化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继承与发展的战略思考[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4,11(4):132-138. 被引量:6
-
9周维东,郭鹏程.《文化苦旅》与20世纪90年代的文化民族主义[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1(3):96-100. 被引量:1
-
10郭如如.论余秋雨散文中的大河文明书写[J].文学教育,2018,0(11):36-37.
二级引证文献65
-
1孙强.“一带一路”背景下齐鲁传统武术国际化传播研究[J].内江科技,2020(5):122-123.
-
2胡晓.观“余秋雨现象”之起落,知余秋雨散文之得失[J].汉字文化,2021(3):59-60.
-
3冯诚.英雄利剑 多彩篇章——由《亮剑》看军事题材影视剧创作发展[J].电影文学,2007(3):26-28. 被引量:1
-
4王桂萍.沉静的审思 独特的叙述——解读马丽华西藏散文创作[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4):66-69. 被引量:1
-
5焦垣生,马宝云.从文化的传播看多元文化交融的态势[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3):84-88. 被引量:10
-
6马德生.惨淡经营中的艺术坚守——对新世纪中篇小说现实处境的思考[J].文艺争鸣,2006(5):52-56. 被引量:1
-
7孔新人.“游记”的历史分型[J].中国文学研究,2007(3):52-56. 被引量:1
-
8徐慧琴.吟承古体出新意——20世纪游记散文与古代游记散文的比较[J].飞天,2010(18):35-38.
-
9邢勇.论网络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态势与整合[J].河南社会科学,2009,17(2):172-174. 被引量:2
-
10吴芳芳,薛岚.前古典时期西方游记中的地理思想呈现——对马可波罗、哥伦布和达尔文游记的考察[J].热带地理,2011,31(4):439-444. 被引量:1
-
1陈辽.也谈沦陷区文学研究中“历史的原则”——与张泉先生商榷[J].抗日战争研究,2003(1):155-170. 被引量:6
-
2王金山.以“辩证”、“历史”的眼光看待“原则”——驳“反本质主义”文学观念的哲学基础[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6):145-150. 被引量:1
-
3闫晶淼.“文革”梦魇中的呢喃——谈毕飞宇小说的语言特色[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7(9):95-97.
-
4王尧.“文革”对“五四”及“现代文艺”的叙述与阐释[J].当代作家评论,2002(1):61-102. 被引量:25
-
5傅元峰.暧昧的当代汉语诗歌史[J].粤海风,2009(2):28-33. 被引量:2
-
6李林荣.委屈的经典——鲁迅杂文在1960-1990年代[J].文艺争鸣,2006(3):75-81.
-
7孙郁.《互为方法的启蒙与文学》序[J].书屋,2010(8):74-75.
-
8朱寿桐,陈南先.从学理的层面历史地言说和评价鲁迅[J].鲁迅研究月刊,2005(4):20-26. 被引量:2
-
9邓俊庆.梁实秋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145-149. 被引量:1
-
10孙郁.《互为方法的启蒙与文学》序[J].鲁迅研究月刊,2010(6):95-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