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艺评论》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4-53,共10页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共引文献60
-
1王宇林.性别、革命与现实主义:老舍《妇女与文艺》读解[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1):164-175.
-
2丁富云.《寒夜》中家庭破毁的文化意蕴[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3):71-75. 被引量:6
-
3刘志荣.射击与坚守:胡风的狱中写作[J].书屋,2003(5):60-69. 被引量:1
-
4苏文健.抒写内心真实的冲突——哑默的诗写姿态及其诗歌精神[J].飞天,2012(Z1):124-131.
-
5苏文健.在茫茫黑夜中闪烁的生命灵光——哑默“文革”时期的地下诗歌创作及其精神内蕴[J].诗探索,2013(5):60-74.
-
6沈健,褚又君.非国家空间诗歌写作与传播发展论略[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1):52-55.
-
7李润霞.“潜在写作”研究中的史料问题[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3):270-280. 被引量:21
-
8祁敏.浅论丰子恺的潜在写作[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8(2):46-47. 被引量:1
-
9沈健.非国家空间诗歌生产与传播论略[J].云南社会科学,2005(4):112-116. 被引量:1
-
10黄德海.敞开的格局——刘志荣的文学批评[J].南方文坛,2006(2):8-10.
同被引文献13
-
1[美]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
2鲁迅.渡河与引路[J].新青年,1918,(5).
-
3陈永国 马海良.本雅明文选[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
4赵毅衡.苦恼的叙述者[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
-
5徐卓呆.小说无题录[J].小说世界,1923,(7).
-
6袁珂.[A]..神话论文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
7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A]..文学运动史料选[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
8张恨水.我的创作和生活[J].文史资料选辑,1980,(70).
-
9张恨水.春明外史·前序[A]..春明外史[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
-
10鲁迅.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A]..鲁迅全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
1耿林莽.散文诗:抒情与叙事的诗性结合[J].散文诗,2000,0(4):74-76.
-
2曲杏春,艾军.论《孔雀东南飞》的抒情艺术[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1,14(3):16-17.
-
3尹顺国.故乡:永恒的抒情与叙事(组诗)[J].青海湖,2013(2):76-77.
-
4邢海珍.关于新诗中的“白话”[J].中外诗歌研究,2007(1):32-34.
-
5薛丽丽.当今的“伟人”与昔日的“嫦娥”——试析毕飞宇小说《青衣》的讽刺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3).
-
6陈叶蕾.探究“红学”与《红楼梦》[J].芒种(下半月),2014,0(7):116-117.
-
7张梦.感于哀乐,缘事而发——集叙事和抒情于一体的汉乐府[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3(7):7-8.
-
8肖莉.“写小说就是写语言”:汪曾祺小说语言观阐释[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96-101. 被引量:12
-
9许宏伟.一篇“长恨”有风情——白居易《长恨歌》赏析[J].写作(中),2003,0(14):45-46.
-
10来华强.典范的现实主义 睿智的表达方式——论流沙河的诗歌艺术[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8(3):43-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