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后现代主义·语境·学术规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这次讨论后现代主义和学术规范,我觉得有一个方面不能不提,那就是后现代主义进入中国对中国学界的学术规范的影响。在我看来,后现代主义进入中国对中国文艺学界乃至于思想界产生了两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减轻了身份危机,缓解了失语焦虑。
作者
梅兰
出处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0-11,共2页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语境
学术规范
人文精神
文学批评
中国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孟繁华.
精神裂变与众神狂欢——今日中国的文化冲突[J]
.山东文学,1997(6):61-67.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6
1
杨宏庭,宁俊红.
中国大众文化理论内涵的检讨[J]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2):95-98.
被引量:2
2
肖霞.
论网络文学的大众文化倾向[J]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2):93-95.
3
王晓成,王峰,王驰.
“人文奥运”与中国文化发展[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4(3):34-36.
被引量:1
4
王驰,王峰,王晓成.
“人文奥运”与中国文化发展[J]
.湘南学院学报,2006,27(6):117-120.
被引量:1
5
许联,樊平军.
大学教师身份考察与大学文化的复兴[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0):53-58.
被引量:6
6
万雪飞.
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网络文明失范原因探析[J]
.学理论,2010(1):96-98.
被引量:2
1
朱维.
王国维文学批评的审美救赎意蕴[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2):147-150.
2
戴静.
论《大师和玛格丽特》的空间结构及其意义[J]
.俄罗斯文艺,2002(6):90-93.
被引量:4
3
欧阳亚丽.
现代文学观念的裂变——论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分野[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1):12-16.
4
李珺平.
文艺学学科建设与教材建设的思考[J]
.文学评论,2002(1):150-153.
被引量:18
5
刘海.
作为“事件化”的“审美意识形态论”[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2(2):162-167.
被引量:1
6
郭世轩.
文化诗学在中国:借用、建构与发展[J]
.文艺争鸣,2012(4):75-80.
被引量:2
7
周启超.
高尔基与象征派——新视域·新视界[J]
.外国文学动态,1997(2):22-27.
8
欧阳友权.
互联网时代文学生态论[J]
.阴山学刊,2003,16(1):5-9.
被引量:5
9
殷国明.
人学与美学的氤氲化醇——关于钱谷融先生《论“文学是人学”》[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0(5):62-66.
被引量:4
10
蒋述卓,涂昊.
不断走向现代形态的文学社会学——新时期文学社会学研究述评[J]
.文艺争鸣,2004(4):22-26.
被引量:3
外国文学研究
200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