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诗意”、“温情”与西部现实——从漠月小说说开去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第三代西北小说家中 ,漠月比较固执地写他所认识的西部乡村。他力图让作品中农民的角色摆脱某种普遍主义的“召唤”和“规定” ,以富于诗意的描写呈现西部农村的文化氛围与农民的内心感受 ,揭示被“现代化”、“都市化”语境遮蔽的西部农村的诸多真实景象。本文探讨漠月的小说 ,分析以小说为核心的西部文学与现实的关系 ,西部文学在现实中的意义和可能性。
作者
牛学智
机构地区
宁夏石嘴山师范学校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2-118,共7页
Literary Review
关键词
小说家
西部文学
召唤
诗意
温情
景象
现实
普遍主义
内心感受
遮蔽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4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115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1
漠月.
呼吸(创作谈)[J]
.朔方,2003,0(8):17-17.
被引量:2
2
老舍.《何容何许人也》[A]..《老舍全集》第14卷[C].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1页.
3
老舍.《可爱的成都》[A]..《老舍文集》:第14卷[C].,..
4
练暑生.《想像的农村—关于农村的意识形态》[J].《赛伯文荟》,2003,.
5
王元骧.
关于艺术形而上学性的思考[J]
.文学评论,2004(4):5-15.
被引量:17
6
巴雷特.《非理性的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92页.
7
杨梓.《隐忍与缓解》(序言)[A].漠月.《锁阳》[C].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版.第4-5页.
8
[美]浦安迪.《中国叙事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38至144、第171至174页.
9
郎伟.
漠野深处的动人诗情——读漠月的小说[J]
.朔方,2002,0(8):57-63.
被引量:5
10
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M].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29页.
二级参考文献
34
1
柏拉图.《泰阿泰德篇》,《古希腊名著精要》,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63页.
2
施莱尔马赫.《论宗教:对有文化的蔑视宗教者的讲话》.张志刚.《宗教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88页.
3
克罗齐.《美学的历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162页.
4
柏拉图.《伊安篇》[A]..《文艺对话集》[C].,.第6、47-49页.
5
柏拉图.《理想国》[A]..载《文艺对话集》[C].,.第75-76页.
6
柏拉图著 郭斌 张竹明译.《理想国》[M].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8-19页.
7
黑格尔.《小逻辑》[M].商务印书馆,1980.第131页.
8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商务印书馆,1960年..
9
尼采.《偶像的黄昏》[A]..《悲剧的诞生》[C].三联书店,1986年.第332页.
10
车尔尼雪夫斯基.《论亚里士多德的(诗学)》[A]..《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中卷)[C].人民文学出版社,1965年.第186页.第183-184页.第207页.
共引文献
115
1
郭旭东.
一个反形而上学家的“自我批判”——从《悲剧的诞生》看尼采前后期思想变异[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0(4).
2
莫运平.
西方形而上学的自我解构性[J]
.社科纵横,2007,22(2):120-121.
3
姜小兵.
浅析雨果小说的审美理想[J]
.作家,2009(12).
4
杨波.
为人生而艺术——关于艺术形而上学性的再思考[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0(S3):72-76.
5
杨国兰.
浅析雪莱《为诗辩护》中爱的真谛[J]
.芒种,2012(17):67-68.
被引量:1
6
张富宝,郎伟.
宁夏青年作家群创作的“本土化”特征[J]
.朔方,2010(10):113-118.
被引量:3
7
王元骧.
关于艺术形而上学性的思考[J]
.文学评论,2004(4):5-15.
被引量:17
8
陈喜辉,付丽.
因特网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J]
.文艺评论,2004(4):11-15.
被引量:2
9
俞美玉.
激活与文学文本对话提升高职生人文素养[J]
.浙江社会科学,2004(5):34-38.
被引量:2
10
余一中.
维涅季克特·叶罗菲耶夫和他的小说《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J]
.当代外国文学,2004,25(4):153-157.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
12
1
郎伟.
漠野深处的动人诗情——读漠月的小说[J]
.朔方,2002,0(8):57-63.
被引量:5
2
白草.
略谈张学东的小说创作[J]
.朔方,2002,0(8):64-68.
被引量:1
3
孙谦,吴义勤.
守望与穿越——张学东小说论[J]
.小说评论,2005(1):59-64.
被引量:1
4
张新颖.
母亲的笑声、现实和叙述--谈张学东的几篇小说[J]
.南方文坛,2009(1):95-96.
被引量:3
5
许峰,郎伟.
温暖的叙事与宁夏经验——2010年宁夏中短篇小说述评[J]
.朔方,2011(Z1):223-227.
被引量:2
6
贺绍俊.
一份关于异化的使用说明书——读张学东短篇小说《喷雾器》[J]
.朔方,2007,0(2):71-72.
被引量:1
7
慕岳.
贴近淳朴的心灵——读季栋梁小说《西海固其实离我们很近》[J]
.朔方,2001,0(11):58-59.
被引量:2
8
王彬彬.
鲁敏小说论[J]
.文学评论,2009(3):115-119.
被引量:25
9
陈晓明.
超低空的原生态叙述——评张学东的《超低空滑翔》[J]
.小说评论,2010(2):134-136.
被引量:4
10
郎伟.
读《西北往事》兼谈张学东小说创作的意义[J]
.小说评论,2010(2):142-145.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孙纪文,许峰.
贴近“文本的召唤”——“宁夏新三棵树”评论之审视[J]
.宁夏社会科学,2014(2):168-173.
1
牛学智.
漠月小说中“父亲”的象征意义[J]
.小说评论,2005(1):65-67.
被引量:1
2
鲁小俊.
《三国演义》的社会影响:一个历史主义或普遍主义的命题[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32(8):19-23.
3
董丽敏.
误解:在认同与悖离之间——二十世纪中国女性小说书写策略研究[J]
.社会科学,1999(12):59-63.
4
牛学智.
“诗意”、“温情”与西部现实——从漠月小说说开去[J]
.朔方,2006,0(1):74-80.
5
西部头题·西部中国小说联展(七)访谈录[J]
.西部(新文学)(上),2015,0(9):32-38.
6
倪万军.
乡土小说的叙述空间及其可能——以漠月的三篇小说为例[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1,32(2):53-57.
被引量:1
7
张学东.
一棵树的品质(印象记)——漫谈小说家漠月[J]
.红豆,2008(8):30-31.
8
王佐红.
人性深处的美、善、关怀与希望——读漠月小说集《遍地香草》[J]
.黄河文学,2014(2):191-192.
9
王晓静.
落花有意染衣袖——读漠月散文集《随意的溪流》[J]
.黄河文学,2014,0(9):126-127.
10
赵炳鑫.
漠月小说的生态意义[J]
.鄱阳湖学刊,2015(2):122-128.
文学评论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