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创造性的研究述评
被引量:
3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该文首先概述了关于创造性的一般问题,然后从历史的角度对创造性研究前期的六大范型和近期主要的三种理论进行了述评,最后简评研究的现状并展望了发展的趋势。
作者
徐展
张庆林
机构地区
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出处
《心理学动态》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6-40,共5页
Journal of Developments In Psychology
关键词
首先
一般
范型
创造性
研究述评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09
引证文献
35
二级引证文献
139
参考文献
2
1
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1993年,10页
2
汪安圣,思维心理学,1992年,181页
同被引文献
309
1
焦德杰.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
.中国成人教育,2007(12):55-56.
被引量:18
2
蒋俊梅.
论学生非智力因素与创造力的培养[J]
.韶关学院学报,2001,22(10):98-103.
被引量:1
3
石燕飞,肖崇好.
中学生解决物理问题表征层次的实验研究[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0(2):157-161.
被引量:3
4
薛连海.
通过加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开展创业教育[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8,29(3):177-179.
被引量:7
5
黄淑杰.
也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3):32-33.
被引量:1
6
杨宏郝.
论创新思维的特征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z2):230-233.
被引量:11
7
邹枝玲,施建农.
创造性人格的研究模式及其问题[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93-96.
被引量:15
8
张智,郭磊魁.
大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潜能与创业精神[J]
.昆明大学学报,2001,12(2):82-84.
被引量:6
9
岳晓东,龚放.
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
.教育研究,1999,20(10):9-16.
被引量:247
10
郭爱妹,张雷.
西方性别角色态度研究述评[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5(5):73-76.
被引量:29
<
1
2
3
4
5
…
31
>
引证文献
35
1
王慧良,张庆林.
创造性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2):56-57.
2
王颜芳.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现状研究[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6(5):22-25.
3
秦弋.
创造性培养中聚合思维的意义和价值[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4):113-116.
被引量:6
4
沃建中,杨伟刚,林崇德.
中学生聚合思维发展特点的研究[J]
.应用心理学,2006,12(4):297-304.
被引量:12
5
段若荧.
创造力内隐理论与未来教师创造意识的培养[J]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9(3):87-90.
6
龙茜.
认知风格与创造性关系研究论述[J]
.科学咨询,2008(1):20-20.
7
齐建芳.
我国三十年来外国人才研究史研究述评[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23(3):19-24.
8
张华莹,韩传来.
对高校体育教师知识分子身份意识的考量[J]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8(2):79-81.
9
沈文青,赵方强.
心理学视野中的创造性对大学生创业及创业教育的启示[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8(2):171-173.
被引量:2
10
杨在攀.
论游戏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让儿童回归“田野游戏”[J]
.价值工程,2011,30(18):227-227.
被引量:1
<
1
2
3
4
>
二级引证文献
139
1
张春香,徐小雅,杜奕璇.
设计思维课程教学设计探索[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19):132-134.
2
李银清,梁钟艺,李恒.
基于设计思维的中医药“专创融合”课程改革思考[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19):45-47.
被引量:3
3
束立茹.
新时代背景下设计思维驱动“双创”教育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23):96-98.
被引量:1
4
王鑫.
如何平衡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对大学英语学习的影响[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90-91.
被引量:1
5
杨铭铎,张宇鹏,王青宇,王刚.
基于微观企业引入评价培训支撑的黑龙江省企业创新人才体系构建[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91-91.
6
张永宁,杜金亮.
创造性人格培养机制探析[J]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3):101-104.
被引量:3
7
刘健,王春,李奎山.
应用型人才的层次及其实践环节的培养[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8):126-128.
被引量:64
8
关红霞.
人才的创造性心理特征浅论[J]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3):150-151.
9
田友谊.
创造力系统观及其对创造教育的启示[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27(1):106-113.
被引量:23
10
蒋毅.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4):124-125.
被引量:18
<
1
2
3
4
5
…
14
>
1
徐勇.
人生一般问题应该成为哲学的思考对象[J]
.哲学动态,1983(8):21-22.
2
曹守莲,司继伟.
创造性研究的社会心理学取向[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9(1):57-62.
被引量:7
3
王极盛.
试论我国心理学的方法论[J]
.心理科学通讯,1984,7(2):35-40.
被引量:2
4
杨意岚.
创造力研究的新进展[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11):4-7.
被引量:1
5
张永龙.
略论宗教经验[J]
.学理论,2010(21):96-97.
6
蒋国保.
论代际正义的理论基础[J]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5):60-63.
被引量:2
7
R.英伽登,张旭曙.
内容和形式之本质的一般问题[J]
.世界哲学,2004(5):108-113.
被引量:3
8
崔宜明.
庄子哲学与自由的三种面相[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3(6):13-22.
被引量:3
9
曾志浩.
法兰克福学派关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三种理论[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4(5):30-33.
10
曾志浩.
法兰克福学派关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三种理论[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1):15-19.
<
1
2
>
心理学动态
200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马晓晨
刘志涛
陈江
梁骏华
戴月
李娟娟
陈文
刘秀梅
王超
相关机构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关主题
食源性疾病
流行病学特征
食物中毒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