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前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被引量:5
出处
《金融信息参考》
2005年第2期6-6,共1页
Financial Digest
同被引文献35
-
1丁元竹.2010年:中国的三种可能前景——对98名政府和非政府专家的调查与咨询[J].战略与管理,2004(4):1-15. 被引量:11
-
2刘能.怨恨解释、动员结构和理性选择——有关中国都市地区集体行动发生可能性的分析[J].开放时代,2004(4):57-70. 被引量:237
-
3肖文涛.建设更加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10):7-9. 被引量:6
-
4彭穗宁.努力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4,15(5):11-13. 被引量:10
-
5金维克.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学术交流,2004(11):9-10. 被引量:16
-
6杨正午.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J].求是,2004(22):11-13. 被引量:20
-
7李子彪.构建和谐社会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J].广东社会科学,2004(6):16-17. 被引量:8
-
8陈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实事求是,2004(6):12-14. 被引量:37
-
9屠春友.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理论学刊,2004(12):21-24. 被引量:67
-
10张兆奇.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J].理论学刊,2004(12):25-26. 被引量:47
引证文献5
-
1朱宗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近期研究综述[J].宁夏党校学报,2005,7(5):55-59. 被引量:1
-
2吴荣秀.略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12(1):33-35.
-
3蒋剑辉,王嘉佳.浙江省和谐社会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及对策研究[J].全国商情,2005(8):3-8. 被引量:2
-
4朱宗友,许开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近期研究述评[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3):27-30. 被引量:2
-
5苏劲松.经济利益分配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综述[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2):41-4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7
-
1蔡跃洲.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评价[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27(4):32-39. 被引量:3
-
2王延杰,王雅坤.论构建我国“三位一体”的和谐利益分配机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2(3):64-68. 被引量:4
-
3覃明兴,于瑮.和谐社会研究现状及趋势[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3):30-35.
-
4邱晓飞,王文杰,杨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高校志愿服务的双赢发展[J].中国电力教育(下),2009(7):162-163. 被引量:2
-
5倪睿.探析企业经济利润分配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4,0(20):121-122.
-
6石咏梅.循环经济视角下和谐社会的评价——基于山西省的实证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8X):269-270.
-
7张文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J].成功,2012(12X):297-297.
-
1谢旭人.谢旭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把握五个着力点[J].创新科技,2009(2):5-5.
-
2米建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主要矛盾及政策把握[J].管理世界,1999,15(5):18-21. 被引量:2
-
3郝龙航,吴振宇.“营改增”过渡期的政策把握与衔接[J].注册税务师,2013(5):12-14.
-
4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课题组.所有制结构调整与变化对党的建设的影响及思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54(3):4-16.
-
5柴学忠.浅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J].品牌(理论月刊),2010(6):64-64.
-
6林晓红.浅谈福州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J].建材发展导向,2011,9(17):36-37.
-
7单黎明,苗运周.民营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07(10):19-20. 被引量:1
-
8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到了攻坚阶段[J].中国建材资讯,2006(1):19-20.
-
9张明昭.淘汰落后产能 促进产业升级的对策研究[J].公共支出与采购,2008(10):55-56.
-
10时厥祥.谈贫富差距与经济发展的制约关系[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