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5-165,共21页
Histor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125
-
1周魁一,蒋超.古鉴湖的兴废及其历史教训[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6(3):203-234. 被引量:8
-
2陈乾康.论东晋南朝的侨州郡县[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2(2):100-107. 被引量:12
-
3华林甫.《括地志》辑本校读[J].文献,1991(1):134-139. 被引量:3
-
4郑世刚.略论宋代“路州县”三级行政体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9(1):43-50. 被引量:4
-
5陈可畏.楚汉战争的垓下究竟在今何处[J].中国史研究,1998(2):166-168. 被引量:7
-
6韩茂莉.宋代桑麻业地理分布初探[J].中国农史,1992(2):40-46. 被引量:7
-
7唐亦功.京津唐地区金代人口变迁研究[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4(1):89-95. 被引量:1
-
8最近十年来《水经注》研究概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1996(5):2-7. 被引量:1
-
9施和金.祝穆与《方舆胜览》散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116-119. 被引量:4
-
10赵海军.论历史科技地理[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6,50(4):109-114.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261
-
1刘建国.明代绢本南京(部分)府县地图初探[J].文物,1985(1):48-52. 被引量:2
-
2史实.我国历代人口数变化初探[J].人口研究,1985,9(3):55-62. 被引量:3
-
3陈连开.中国古代第一部历史地图集——裴秀《禹贡地域图》初探[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5(3):76-84. 被引量:7
-
4张正明.内蒙古草原所有制问题面面观[J].内蒙古社会科学,1981,2(4):23-46. 被引量:2
-
5张修桂.云梦泽的演变与下荆江河曲的形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22(2):40-48. 被引量:34
-
6谭其骧.云梦与云梦泽[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22(S1):1-11. 被引量:47
-
7严文明.龙山文化和龙山时代[J].文物,1981(6):41-48. 被引量:131
-
8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宫殿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74(4):234-248. 被引量:106
-
9王泽庆.明代石刻《河东盐池之图》[J].文物,1979(3):59-60. 被引量:4
-
10文焕然,何业恒,江应樑,高耀亭.历史时期中国野象的初步研究[J].思想战线,1979,5(6):43-57. 被引量:36
共引文献1385
-
1袁广阔.考古学视野下的黄河改道与文明变迁[J].中国社会科学,2021(2):123-143. 被引量:14
-
2张建武,高聪,赵菁.中国人口、经济、产业重心空间分布演变轨迹——基于1978~2019年省级数据的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21(1):64-78. 被引量:26
-
3黄粲茗.宋代钦州治所迁移考论[J].中国地方志,2021(1):74-79. 被引量:2
-
4杨东谕.玄英隐所与方天瑞——《浮玉山居图》创作目的与内容再考[J].艺术探索,2024,38(2):12-19.
-
5吕杨.历史文献中所见之滆湖[J].运河学研究,2023(2):67-77.
-
6李泉.明清时期的皇木运输与运河交通[J].运河学研究,2022(2):67-81.
-
7刘思怡.唐宗室大郑王房李鷾夫妇墓志考[J].唐史论丛,2023(2):290-301.
-
8李昊林.重建大一统:隋至唐初地理学风气再研究[J].唐史论丛,2021(2):460-476. 被引量:1
-
9邹俊涛,雷平.近二十年杨守敬研究述评(1995—2015)[J].三峡文化研究,2020(1):194-213. 被引量:1
-
10王庆昱.唐前期《云遂墓志》所涉史事考述[J].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2022(1):270-276.
同被引文献699
-
1朱士光.论历史地理学对推进我国古代都城与城市研究的意义和作用[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2(5):537-540. 被引量:6
-
2孙天胜,曹诗图,陈国忠.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属性辨析[J].人文地理,2001,16(5):80-83. 被引量:5
-
3魏楚雄.挑战传统史学观及研究方法——史学理论与中国城市史研究在美国及西方的发展[J].史林,2008(1):36-52. 被引量:5
-
4熊月之,张生.中国城市史研究综述(1986-2006)[J].史林,2008(1):21-35. 被引量:22
-
5宋长青,冷疏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的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J].地理学报,2004,59(z1):8-10. 被引量:15
-
6顾朝林,陈璐.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及新趋势[J].地理学报,2004,59(z1):11-20. 被引量:52
-
7徐卫民.汉长安城对秦都咸阳的继承与创新[J].唐都学刊,2009,25(1):1-5. 被引量:4
-
8王学理.从秦咸阳到汉长安的城制重叠(上)[J].文博,2007(5):4-10. 被引量:7
-
9王学理.从秦咸阳到汉长安的城制重叠(下)[J].文博,2007(6):4-10. 被引量:2
-
10马兴胜.西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点及其成因[J].搏击(武术科学),2005,2(6):54-57. 被引量:2
引证文献47
-
1张立新.民族传统体育的地域体育文化特征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3,35(5):80-82. 被引量:1
-
2葛全胜,何凡能,郑景云,满志敏,方修琦.20世纪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若干进展[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20(1):5-14. 被引量:9
-
3佳宏伟.清代陕南生态环境变迁的成因探析[J].清史研究,2005(1):55-66. 被引量:12
-
4华林甫.中国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的现状[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9):19-28. 被引量:10
-
5王利华.中国生态环境史 主持者言[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22-32. 被引量:35
-
6潘明娟.继承与发展: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再认识[J].唐都学刊,2006,22(5):132-136. 被引量:1
-
7杨煜达.历史边疆地理:学科发展与现实关怀[J].学习与探索,2006(6):154-157. 被引量:3
-
8丁超.经世致用——侯仁之学术生涯的思想基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22(1):145-154. 被引量:3
-
9温佐惠,陈振勇.西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地域体育文化理论探微[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2):14-18. 被引量:33
-
10陈振勇.武术文化继承与发展:地域武术文化发展展望[J].体育与科学,2008,29(2):33-36. 被引量:25
二级引证文献236
-
1谢辉元.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前沿报告(2018—2019)[J].理论与史学,2020(1):249-266.
-
2周晓光.徽学形成的“天时”“地利”“人和”——《徽学文库》(第二辑)总序[J].徽学,2021(1):330-336. 被引量:3
-
3丁一平.城市的历史,还是历史上的城市[J].都市文化研究,2019,0(2):3-16.
-
4陈新立.中国环境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史学理论研究,2008(2):110-120. 被引量:19
-
5吴松弟.继承与创新:近30年来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及未来走向[J].江西社会科学,2012,32(4):5-13. 被引量:7
-
6董茜.甘肃丝绸之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J].运动,2012(21):146-147.
-
7顾东明.近20年来济南历史城市地理研究综述[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3):62-65.
-
8唐燕,叶丽丽,王显义,孙洪林.手机短信在电子政务系统及防汛工作中的应用[J].办公自动化,2005(3):20-23.
-
9月泉.2005年明清经济史研究述评[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2):151-159.
-
10王利华.生态环境史的学术界域与学科定位[J].学术研究,2006(9):5-11. 被引量:49
-
1毛双民.2001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1):2-10.
-
2史念海.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回顾与前瞻[J].文史知识,1999(6):4-8.
-
3陈桥驿,邹逸麟,张修桂,葛剑雄.近10年来历史地理研究的新进展[J].地理学报,1994,49(S1):701-709. 被引量:7
-
4萧正洪.阿兰·贝克谈中国历史地理研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11(4):217-224. 被引量:3
-
5张永帅.近十年西南历史地理研究进展[J].文山学院学报,2012,25(5):48-53. 被引量:2
-
6史念海.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回顾与前瞻[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14(2):1-6. 被引量:4
-
7华林甫.近两年清史地理研究点评[J].清史研究,2008(2):148-152. 被引量:4
-
8张晓虹.2000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11):15-18.
-
9国际中国历史地理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11(4):201-212. 被引量:1
-
10陈国生.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新成就──评《中国历史地理纲要》[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4(4):165-1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