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叶氏语法哲学观研析——关于形式和意义
被引量:
7
A study of Jespersen's philosophical view in grammar——with regard to form and meaning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试图用现代语言学的观点探讨叶氏语法研究中如何处理形式和意义的关系。叶氏认为语言的生命在于形式和意义的相互作用 ,并建立了二分体系和三分体系 ,在形式和意义之间作双向探索 ,以揭示音义之间的非常复杂的关系。本文在语素 ,词和词的组合的层次上讨论了叶氏的语法形式 ,语法意义 ,语法范畴和意念范畴 ,说明了叶氏在处理形式和意义方面的贡献 。
作者
任绍曾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外语学院
出处
《外语研究》
2001年第2期16-23,共8页
Foreign Languages Research
关键词
叶斯柏森
语法哲学
形式
意义
研析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4
同被引文献
108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37
参考文献
2
1
任绍曾.
叶斯柏森语法理论体系研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2(6):402-409.
被引量:21
2
任绍曾.
英语时态的语篇功能[J]
.外国语,1995,18(3):22-29.
被引量:25
共引文献
44
1
孙笑怡.
人际意义的实现与解释性报道的文体特征[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89-92.
被引量:2
2
任绍曾.
叶斯柏森语言观研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6(4):264-272.
被引量:10
3
张高远.
Rank、Junction和Nexus——叶斯柏森语法核心理论述评[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6(4):7-14.
被引量:14
4
贺川生.
音义学:研究音义关系的一门学科[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4(1):22-29.
被引量:61
5
张菊芬.
试析告别演说的语篇特征——从话语分析角度的探讨[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18(2):98-101.
6
任绍曾.
叶斯柏森语用观研析[J]
.现代外语,2002,25(3):259-268.
被引量:24
7
张菊芬,包佩佩.
英语叙事语篇的时态分析[J]
.嘉兴学院学报,2005,17(2):49-52.
8
施兵.
叶斯泊森语言观评析[J]
.长沙大学学报,2006,20(6):104-106.
被引量:2
9
张良军.
叶斯柏森核心语法对英语名词化研究的影响[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14(3):37-41.
被引量:1
10
陈芳.
试论语法隐喻的语篇衔接功能[J]
.南昌高专学报,2007,22(3):43-4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08
1
张高远,陈芙蓉.
传统与现代之间——叶斯柏森语法论著评析[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19(5):6-11.
被引量:3
2
何自然,冉永平.
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J]
.现代外语,1998,21(3):95-109.
被引量:579
3
赵德鑫.
斯威特、叶斯柏森和帕默的语言教学思想[J]
.外语研究,1985,2(3):1-8.
被引量:1
4
俞敏.
叶斯柏森[J]
.当代语言学,1980(3):41-43.
被引量:3
5
周龙如.
A Brief Account of Jespersen′s Grammatical Theories[J]
.外语教学,1991,12(4):1-9.
被引量:1
6
刘绍隆.
英语连系式名词再研究——用转换语法重新阐释0.Jespersen的理论[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83,15(1):1-6.
被引量:4
7
廖序东.
《语法哲学》和汉语语法学[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27(4):9-16.
被引量:4
8
勃.阿.伊利什,张兆星.
《语法哲学》俄译本序[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25(2):130-135.
被引量:3
9
李连进.
叶斯泊森学说与四十年代汉语语法学[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9(1):66-72.
被引量:4
10
任绍曾.
叶斯柏森语言观研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6(4):264-272.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7
1
任绍曾.
叶斯柏森语言观研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6(4):264-272.
被引量:10
2
任绍曾.
叶斯柏森语用观研析[J]
.现代外语,2002,25(3):259-268.
被引量:24
3
张高远.
“叶斯柏森”课题——理论意义、学术价值、研究可行性及预期成果[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9(6):67-70.
被引量:5
4
林允清,马天卓.
叶斯柏森的普遍语法[J]
.中国外语,2013,10(3):23-28.
被引量:4
5
张高远,郭威.
叶斯柏森其人其学在中国——纪念语坛先哲叶斯柏森逝世70周年[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41-48.
被引量:1
6
余盼盼,徐今.
试论《语法哲学》中语言本质观[J]
.现代交际,2015(5):49-49.
7
张美兰.
从品级理论的历史发展阶段论叶斯柏森的语法体系[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21(2):1-8.
二级引证文献
37
1
张高远,陈芙蓉.
传统与现代之间——叶斯柏森语法论著评析[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19(5):6-11.
被引量:3
2
王金娟.
语境的特征和作用[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16(6):62-64.
被引量:1
3
任绍曾.
叶斯柏森语言观研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6(4):264-272.
被引量:10
4
申小龙.
索绪尔的科学魅力与人文虚妄[J]
.学术月刊,2005,37(4):56-65.
5
范春香.
论语言的本质与外语教学的选择[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5):104-107.
被引量:2
6
刘爽.
叶斯柏森语言演进理论研析[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21(1):73-75.
被引量:2
7
姜菲,董洪学.
从关联理论视角看交际中话语连贯的实现[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24(3):75-78.
被引量:2
8
王金娟.
认知语境的特征及对话语理解的制约作用[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8(4):92-95.
被引量:1
9
宋晖.
基于哲学理据的语言本位观研究[J]
.青海社会科学,2009(3):101-104.
被引量:1
10
崔学新.
异码交际:CBS和AIDA策略在媒体的运用[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31(5):78-82.
1
余盼盼.
试论《语法哲学》中句法范畴背后意念[J]
.现代交际,2015(3):59-59.
2
任绍曾.
叶斯柏森语法理论体系研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2(6):402-409.
被引量:21
3
林允清,马天卓.
叶斯柏森的普遍语法[J]
.中国外语,2013,10(3):23-28.
被引量:4
4
吴迪.
近三年(2004—2006)《马氏文通》研究综述[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22(11):15-21.
5
李海川.
交际障碍与语境[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2(4):53-55.
被引量:1
6
徐剑,陈金香.
汉语词汇借代义的词义特点[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9(7):94-95.
7
陈彩霞,田文杰.
从模因论看英语习语的变异现象[J]
.疯狂英语(教师版),2011(2):170-173.
8
袁石川.
语言运用的准确、得体与合适[J]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11(1):32-35.
被引量:2
9
冯志伟.
重温叶斯柏森的语言学理论[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4(2):4-7.
被引量:1
10
葛本成.
《语法哲学》介评[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4):145-146.
被引量:7
外语研究
200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