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极理论在西部开发中的实践
被引量:5
Practice of Growth Theory in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
出处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23,共3页
Journal of Socialist Theory Guide
共引文献145
-
1王建设,李慧民,侯渡舟,张化宁.区域循环经济理论探讨[J].乡镇经济,2007,23(1):48-51. 被引量:2
-
2楚金华,张洪革.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扩散效应”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7(12):78-80. 被引量:3
-
3鄢莉华,王娟鹃,盛祖淳,杨春和.非均衡发展战略对云南省的适宜性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17(z1):48-52.
-
4李正升,李瑞林,盛祖淳,包广静.简评区域增长极理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5(z1):69-73. 被引量:1
-
5刘荣增,沈正平,党舫行.经济增长点概念的演变及其理论价值探讨[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1,14(3):30-32.
-
6张文,王声跃,肖海珍.论云南区域经济增长极体系[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19(11):59-62. 被引量:3
-
7周熙雯.论闽台经济合作路径安排的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
8卫玲,戴江伟.丝绸之路经济带:超越地理空间的内涵识别及其当代解读[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1):31-39. 被引量:86
-
9刘傲洋.我国园区经济发展问题探析[J].青海社会科学,2004(6):33-36. 被引量:1
-
10曹颖.区域产业布局优化及理论依据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5):72-74. 被引量:41
同被引文献21
-
1胡锦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科技工作[J].党建文汇(上半月),2004(7):4-4. 被引量:1
-
2郭熙保,陈澍.西方发展经济学中的地区不平衡发展理论[J].教学与研究,1998(5):33-39. 被引量:19
-
3王缉慈,童昕.简论我国地方企业集群的研究意义[J].经济地理,2001,21(5):550-553. 被引量:192
-
4康小明,向勇.产业集群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2(2):17-21. 被引量:138
-
5曾德超.增长极理论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26(12):11-16. 被引量:32
-
6肖莹,冯占民,熊玉.透视增长极理论及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应用[J].科技与管理,2006,8(3):4-7. 被引量:11
-
7刘芬,邓宏兵,李雪平.增长极理论、产业集群理论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1(1):130-133. 被引量:48
-
8朱镕基.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R].2000.
-
9温家宝.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会议讲话[R].2000.
-
10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R].2004.
引证文献5
-
1季求知,叶莹,王元庆.西部地区增长极培育与公路重点线路[J].公路,2005,50(6):124-129.
-
2胥小彤,杨玉梅.西部地区增长极选择问题研究[J].特区经济,2006(7):269-270. 被引量:5
-
3刘院丽.浅议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5):44-45. 被引量:1
-
4王彦飞.社会学视域下的乡村振兴[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2(5):88-93.
-
5曹兰胜.徽派家具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研究[J].中国商论,2013,0(3X):166-16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7
-
1李碧宏.论区域传递机制及优化对策[J].江苏商论,2009(2):139-141. 被引量:1
-
2李健.西藏经济发展增长极理论应用分析——经济增长极的培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5(1):49-51.
-
3李碧宏.区域传递的方式、障碍及对策研究[J].开发研究,2009(1):76-79. 被引量:1
-
4朱芸,金镝.西部七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比较及重庆市优势分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24(6):82-86.
-
5陈惠玲,于再君,叶博雄.徽派建筑风格在现代家具设计的应用与探索[J].家具,2016,37(6):39-42. 被引量:5
-
6哦玛啦,郭健斌,郝文渊.基于增长极理论的林芝市经济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4(1):9-12.
-
7廖爱玲,高展,曹珊.关于巴宜区打造林芝市核心增长极的对策建议[J].西藏发展论坛,2024(3):74-78.
-
1孟昭龙.增长极理论在济南市的应用探讨 [J].山东统计,2007(1):35-36.
-
2褚淑贞,孙春梅.增长极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综述[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10(1):4-7. 被引量:17
-
3曾伟.论建立渝东区域经济的涪陵发展极[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1999,21(4):93-96. 被引量:1
-
4宋江飞.北部湾经济区城市新的空间结构—都市圈化浅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9(5):37-39.
-
5罗宏翔.云南省城市化与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和趋势[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6,22(3):80-85. 被引量:2
-
6曾艳红.区域开发研究中的增长极理论及其应用——以十堰二汽为例[J].经济地理,1992,12(2):4-8. 被引量:4
-
7海淀“先试先行”打造中关村核心区创新“磁力场”[J].中关村,2012(1):19-19.
-
8黄金海.增长极理论视角下的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发展——广西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研究之二[J].广西民族研究,2013(1):40-45. 被引量:9
-
9黄宁.“发展极”理论与我国西部大开发[J].西部论坛(陕西),2004,6(2):12-14.
-
10黄薇,王惠文.北京地区-增长极系统动态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5(1):135-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