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国际歌》的翻译问题
被引量:2
Again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e
出处
《学术界》
2001年第3期115-116,共2页
Academics
二级引证文献14
-
1刘小刚.释义学视角下的创造性叛逆[J].中国比较文学,2006(1):129-140. 被引量:14
-
2杜海怀.浅议日本汉文训读法翻译中国诗歌的局限性[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3):437-440. 被引量:2
-
3杨晓华.论《保卫延安》的版本及其修改问题——以两部书、两首歌、两个人物的变化为例[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04-107. 被引量:2
-
4李佳.从文学翻译到文化翻译——试论全球化语境下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翻译[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32(6):7-9. 被引量:4
-
5方芝佩.超越文本超越翻译--论谢天振的译介学思想与翻译研究[J].北方文学(中),2015,0(2):120-123.
-
6周彦.再读《译介学》有感[J].东方翻译,2016(3):81-84.
-
7董晓霞.吉狄马加研究综述[J].当代文坛,2016(6):119-121. 被引量:2
-
8欧飞兵.陶瓷艺术名品译介:问题与规范[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1):150-155. 被引量:6
-
9欧飞兵.文化译介理据及其主体性意义[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5):633-637. 被引量:3
-
10张靖颜,王文俊.《国际歌》中文译配研究--以“翻译目的论”为参照[J].艺术传播研究,2021(2):50-58. 被引量:2
-
1伍铁平.再谈《国际歌》的翻译问题[J].外语与翻译,2001,8(2):30-30.
-
2曹乃云.关于《国际歌》的理解、认识和翻译[J].德国研究,2004,19(2):52-55.
-
3阿拉坦宝力格.关于社会工作技能三大概念及名词翻译问题[J].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2015,0(5):100-103.
-
4马寅.关于民族定义的几个问题——民族的译名、形成、特征和对我国少数民族的称呼[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10(3):3-11. 被引量:8
-
5汪靖洋.一坐永存的纪念碑——《国际歌》分析[J].齐鲁学刊,1978(1):61-66.
-
6建杭.救世主的黄昏[J].当代青年研究,1989(2):35-35.
-
7瞿秋自第一个将《国际歌》译成中文[J].党的生活(青海),2014(2):67-67.
-
8吴镕.谈克服“结构性”内耗——关于克服内耗的再思索[J].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4(2):2-6.
-
9罗柳宁.族群研究综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4):5-16. 被引量:39
-
10邹积贵.《国际歌》——思想政治路线教育的重要教材[J].齐鲁学刊,1975(5):7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