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4-81,共8页
Historical Review
参考文献21
1 王龙章.《中国历代灾况与赈救政策》,1942年出版,见张健民,宋俭著.《灾害历史学》,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页29.
2 Paul Richard Bohr,Famine in China and the Missionary:Timothy Richard as Relief Adrainistrator and Advocate of National Reform,1876-1884.
3 Cambridge,Mass:East Asian Research Center,Harvard University,1972.
4 何汉威.《光绪初年华北的大旱灾》,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n.d.
5 Joanna Handlin Smith,"Benevolent Societies:The Reshaping of Charity During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46.2(1987),pp.309-337.
6 Elizabeth Y.Sinn,Power and Charity: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Tung Wah Hospital(HongKo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7 梁其姿.《施善与教化》20—26、249页.
8 《同治上海县志》卷二:21,21b.
9 "四明公所长生会章程碑",见《上海碑刻资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页262.
10 Linda Cooke Johnson,Shanghai From Market Town to Treaty Port,1074-1858(Stanford.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p.147.
共引文献226
1 左玉河.评民初历法上的“二元社会”[J] .近代史研究,2002(3):222-247. 被引量:48
2 迟维东.试析社会下层的动向对历史演进的影响[J] .理论学刊,2001(1):104-107.
3 朱英.近代中国商人义利观的发展演变[J] .开放时代,2000(11):51-55. 被引量:3
4 方骏.中国近代的鸦片种植及其对农业的影响[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15(2):71-91. 被引量:9
5 龚放.“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从张之洞创建三江师范学堂说起[J] .文史知识,2002(5):10-20. 被引量:1
6 池子华.流民与近代盗匪世界[J] .安徽史学,2002(4):36-42. 被引量:7
7 周秋光.晚清时期的中国红十字会述论[J] .近代史研究,2000(3):134-192. 被引量:35
8 朱荫贵.近代中国的第一批股份制企业[J] .历史研究,2001(5):19-29. 被引量:12
9 孙海泉.上海辐射与近代苏南地区思想观念的嬗变[J] .民国档案,2002(4):36-42.
10 李子云,陈惠芬.谁决定了时代美女?——关于百年中国女性形象之变迁[J] .中国文化研究,2001(3):131-137. 被引量:14
同被引文献441
1 汪华.慈惠与商道:近代上海慈善组织兴起的原因探析[J] .社会科学,2007(10):154-161. 被引量:10
2 陈建明.近代基督教在华医疗事业[J] .宗教学研究,2000(2):96-104. 被引量:20
3 李玉尚,曹树基.咸同年间的鼠疫流行与云南人口的死亡[J] .清史研究,2001(2):19-32. 被引量:42
4 池子华,李红英.晚清直隶灾荒及减灾措施的探讨[J] .清史研究,2001(2):72-92. 被引量:22
5 虞和平.略论民国时期的人力资源开发[J] .历史研究,1998(2):99-114. 被引量:4
6 杨兴梅.南京国民政府禁止妇女缠足的努力及其成效[J] .历史研究,1998(3):112-128. 被引量:22
7 侯杨方.宣统年间的人口调查——兼评米红等人论文及其他有关研究[J] .历史研究,1998(6):134-147. 被引量:10
8 米红,李树茁,胡平,王琼.清末民初的两次户口人口调查[J] .历史研究,1997(1):58-72. 被引量:16
9 常建华.中国社会史研究十年[J] .历史研究,1997(1):164-183. 被引量:50
10 周晓虹.试论社会史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 .历史研究,1997(3):66-80. 被引量:23
引证文献19
1 汪华.慈惠与商道:近代上海慈善组织兴起的原因探析[J] .社会科学,2007(10):154-161. 被引量:10
2 曾桂林,王卫平.日美及港澳台地区近五十年对中国慈善事业史的研究[J] .史学理论研究,2008(2):100-109. 被引量:3
3 汪华.超越合作与制衡:民国时期上海慈善组织与地方政府的互动[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4(2):136-145. 被引量:2
4 王娟.清末民初北京地区的社会变迁与慈善组织的转型[J] .史学月刊,2006(2):96-104. 被引量:18
5 罗桂林.传统延续与制度创新——近代福州的社会救济事业研究[J] .社会科学,2006(5):73-82. 被引量:1
6 曾桂林.近20年来中国近代慈善事业史研究述评[J] .近代史研究,2008(2):147-160. 被引量:14
7 蒋楠.从慈善事业看近代华侨精英与侨乡公共事务——以泉州花桥善举公所为例[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8(1):58-63. 被引量:5
8 谢忠强.民众、社团与国家:关系语境下慈善组织的社会定位——以中国救济妇孺会为中心的文本梳理[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2(2):122-128. 被引量:14
9 杨正军.近30年来中国善会善堂组织研究述评[J] .开放时代,2010(2):149-158. 被引量:6
10 梁勇,周兴艳.移民、善堂与地方权力结构——以清代巴县至善堂为例[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21-29.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97
1 周嘉豪.政区分等、文化资本与社会慈善——以清代南方地区综合性善堂的建设为例[J] .清华社会学评论,2024(1):53-88.
2 祁梁.茕民、慈善与政府——绅商自治与军阀统治时期上海华界的慈善事业(1905—1923)[J] .都市文化研究,2022(1):216-232.
3 李烈,蔡勤禹.试论近代青岛商会及其慈善活动[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9(12):71-75. 被引量:3
4 谢忠强.民国时期沪上慈善组织的现代性特征初探——以中国救济妇孺会为例[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3):108-111. 被引量:5
5 汪华.超越合作与制衡:民国时期上海慈善组织与地方政府的互动[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4(2):136-145. 被引量:2
6 蔡勤禹,李元峰.试论近代中国社会救济思想[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2(5):90-97. 被引量:13
7 虞和平.2006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J] .近代史研究,2007(3):141-157. 被引量:2
8 王宏伟.晚清顺天府的专项备荒经费[J] .北京社会科学,2007(5):74-77.
9 李长莉.清末民初城市的“公共休闲”与“公共时间”[J] .史学月刊,2007(11):82-89. 被引量:22
10 曾桂林.近20年来中国近代慈善事业史研究述评[J] .近代史研究,2008(2):147-160. 被引量:14
1 段沛江.浅谈太平天国[J] .大观周刊,2011(42):19-19. 被引量:1
2 老板书架[J] .中国民商,2016,0(1):92-93.
3 茂清.蒋介石永别大上海[J] .文史春秋,2004(12):4-7.
4 邵琳.过年:各使各的招儿[J] .新商刊,2000(3):18-18.
5 周士君.“天国”缘何不“太平”[J] .老年健康,2005(4):48-48.
6 邓壮.政治让书生走开[J] .国家人文历史,2012(5):26-26.
7 魏文华.太平天国甲寅四年“变政”始末[J] .历史教学(下半月),1995(5):11-15.
8 谢轶群.徐锡麟买官:不为贪贿为革命[J] .传奇故事(百家讲坛)(红版),2010(1):10-14.
9 张仁玺.汉代家产的影响述略[J] .广西社会科学,2009(2):71-74. 被引量:1
10 杨永利.试论廖仲恺革命思想的形成[J] .邢台学院学报,2011,26(2):64-66.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