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4-36,共13页
Studies o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参考文献18
-
1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余论》.
-
2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红楼梦)之美学上之价值》.
-
3叶燮.《巢松乐府序》,《已畦集》卷九.
-
4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人生及美术之概观》.
-
5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红楼梦)之伦理学上之价值》.
-
6马致远等.《黄梁梦》第一折.
-
7王钟麒.《中国三大小说家论赞》[J].月月小说,1908,.
-
8屠隆.《唐诗品汇选释断序》.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P26.
-
9杜濬.《变雅堂集》卷三.
-
10刘鹗.《老残游记自序》,《刘鹗及老残游记资料》,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P72.
同被引文献56
-
1赵建忠.二十世纪红学流派的冲突对垒与磨合重构——兼论新世纪红学流派的发展态势[J].红楼梦学刊,2000(4):48-67. 被引量:5
-
2俞晓红.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红楼梦评论》解说之二[J].红楼梦学刊,1999(4):284-297. 被引量:2
-
3代迅.成功与失误:王国维融汇中西文论的最初尝试[J].文艺理论研究,1999(3):59-66. 被引量:7
-
4鲁西奇.论王国维之保守[J].近代史研究,1999(4):166-180. 被引量:3
-
5梁归智.《红楼梦》研究的意义——世纪之交检讨“红学”[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0(1):3-10. 被引量:8
-
6王攸欣.王国维朱光潜接受西方美学方式比较研究[J].中国文学研究,1999(2):72-77. 被引量:8
-
7董馨.王国维与20世纪中国文论[J].文艺争鸣,1998(6):66-71. 被引量:2
-
8舒芜.悲观主义解释不了悲剧——重读王国维《红楼梦评论》[J].文艺理论研究,1980(1):16-29. 被引量:4
-
9温儒敏.王国维文学批评的现代性[J].中国社会科学,1992(3):191-204. 被引量:10
-
10范明华.一个有待于发展与突破的研究领域——王国维文艺思想研究述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27(5):69-7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7
-
1张芯榕.论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中的悲剧美学观[J].汉字文化,2023(12):190-192. 被引量:1
-
2司娟.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中的悲剧美学与学术价值[J].作家,2012(14):127-128. 被引量:2
-
3张飞龙.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文化选择与文化地位[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10(2):55-58. 被引量:2
-
4邢建丽.第三只眼看《红楼梦》[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1(4):17-18.
-
5郭现军.王国维陈寅恪国民性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0(2):130-133. 被引量:1
-
6孙宗美.“意境”与道家思想——中国现代美学研究范例论析[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67(6):105-111. 被引量:10
-
7潘海军.人本美学研究进路管窥——评夏中义的《王国维:世纪苦魂》[J].关东学刊,2020(3):144-157.
-
1孙士聪,孙宗广.《艺概》文体互通论初探——刘熙载文体论之一[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20(4):19-22. 被引量:1
-
2陈友康.中国古典接受理论的独特范畴:亲证[J].东方丛刊,2002(1):100-107.
-
3汪浙成.看到想到——谈谈发掘和整理古典文学理论的一些问题[J].文学遗产,1960(301):1-1. 被引量:1
-
4汪正章.论文学的真实性及其虚幻形态——古典文学理论札记[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5):37-46.
-
5孙青瑜.从语言的陌生化看“气韵神境”[J].文艺评论,2010(3):93-96.
-
6卢侣怡.浅析朱自清对陶渊明的接受[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8):137-138.
-
7刘畅.王船山诗歌美学三题[J].文学遗产,1985(3):101-109. 被引量:1
-
8鲁峡.叙术体结构与中国小说[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5(5):74-76.
-
9孙青瑜.从“气韵神境”论墨白与卡夫卡[J].中州大学学报,2013,30(3):49-53.
-
10朱丕智.中国古典文论的终结和现代文论的兴起[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18(5):1-6.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