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西藏艺术研究》
2000年第4期67-69,共3页
Tibetan Art Studies
同被引文献15
-
1嘉雍群培.玉树藏区民间歌舞“伊”的风格[J].西藏艺术研究,2000(1):13-17. 被引量:1
-
2纪兰蔚.玉树草原藏舞文化[J].中国藏学,1992(1):153-160. 被引量:3
-
3纪兰蔚.青海玉树藏舞文化初探[J].民族艺术,1991(3):205-212. 被引量:1
-
4纪兰蔚.青海玉树藏舞文化探源[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3):78-84. 被引量:3
-
5尕玛多德.谈玉树藏族民间舞蹈依[J].西藏艺术研究,1999(1):15-17. 被引量:3
-
6尕玛多德.青海玉树藏族民间舞《依》浅述[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7(2):61-62. 被引量:1
-
7嘉雍群培.玉树武士舞研究[J].西藏艺术研究,1997(2):7-11. 被引量:1
-
8尕玛多德.试论玉树藏族民间舞蹈“卓”的种类和它的风格特点[J].西藏艺术研究,2002(1):12-15. 被引量:3
-
9更嘎才旦.简论玉树卓舞音乐的艺术特色区和风格差异[J].西藏艺术研究,2001(2):53-57. 被引量:1
-
10桑丁才仁.玉树藏文名称辨析——兼论玉树名称之由来[J].中国藏学,2005(1):89-97.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7
-
1还格吉.巴隆噶举派在玉树地区的历史演变[J].民族学刊,2012,3(5):84-87. 被引量:6
-
2夏吾李加.玉树地区藏文典籍文献遗产类型研究与反思[J].民族学刊,2012,3(2):78-85. 被引量:6
-
3夏吾李加.藏文文献遗产保护机制的创新——以玉树地震灾区为例[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6):73-79. 被引量:3
-
4夏吾李加.帕竹噶举派的分支流派在玉树地区的传播发展[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3,22(4):8-13. 被引量:3
-
5夏吾李加.噶玛噶举派分支流派在玉树地区的传承及其特色[J].西藏研究,2013(5):31-40. 被引量:4
-
6还格吉.藏族民间人观及其意义解析[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1):133-140. 被引量:5
-
7苍王.耿登丹巴,夏吾李加.探寻岭·格萨尔及其诸将相城堡遗址[J].西藏研究,2015(6):69-78. 被引量:3
-
1苑玉东.近三十年来清代音乐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1):146-147. 被引量:3
-
2张秋寒,夏夜.西厢记[J].南风,2016,0(3):52-58.
-
3扎西达杰.《格萨尔》音乐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国音乐,1992(2):58-58. 被引量:1
-
4彭志敏.扎扎实实地从谱本研究做起[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1):28-29.
-
5崔之进.宋代的汉藏艺术交流[J].中国文化研究,2012(3):162-169. 被引量:2
-
6卢颖.熊文彬博士和藏族壁画艺术[J].中国西藏,1999,0(4):20-21.
-
7更嘎才旦.扎西达杰《格萨尔》音乐研究简介[J].青海社会科学,2000(5):113-114. 被引量:1
-
8闫晓芳.浅谈音乐对古典诗歌的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2):184-186.
-
9张晓宁.宋词题序的史料价值[J].安康学院学报,2013,25(2):69-71.
-
10卫凌.简析白居易的音乐美学思想[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0(4):89-90.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