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负负得正”的乘法法则可以证明吗?
被引量:
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中包括“负负得正”一条,即“两个负有理数相乘,结果(积)是一个正有理数,其绝对值等于相乘两数的绝对值的乘积.”例如,(-2)×(-3)=+6.
作者
田载今
机构地区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处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教师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共2页
Maths Teaching in Middlg Schools
关键词
“负负得正”
有理数
乘法法则
证明
绝对值
乘积
分类号
G634.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1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71
1
朱文芳,林崇德.
初中生函数概念发展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17(4):40-46.
被引量:14
2
祝玉兰,曾小平.
中小学数学创设情境与提出问题的策略[J]
.数学教育学报,2004,13(4):93-94.
被引量:23
3
吕林海,程可拉.
探索中的理解性学习与教学——对美国哈佛大学零点计划LTFU项目研究的思考[J]
.教育探索,2004(12):40-43.
被引量:12
4
罗增儒.
案例创作:“(-3)×(-4)=?”数轴表示的挑战[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教师版),2004(12):5-7.
被引量:4
5
佟巍,汪晓勤.
负数的历史与“负负得正”的引入[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教师版),2005(1):126-128.
被引量:16
6
刘志强,崔向锋.
由“为什么负负得正”引发的一些思考[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教师版),2005(12):18-19.
被引量:1
7
张广祥,张奠宙.
代数教学中的模式直观[J]
.数学教育学报,2006,15(1):1-4.
被引量:46
8
吕传汉,汪秉彝.
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教学[J]
.数学教育学报,2006,15(2):74-79.
被引量:147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0
[英]培根.新工具[M].许宝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引证文献
9
1
俞艳,范兴亚.
开展有“研究”含量的教研活动——以“有理数”一章的教研活动为例[J]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3(5):1-3.
2
彭启科.
“负负得正”理解模型的有效性分析[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28(10):78-82.
被引量:4
3
曾宪学.
精心设计预约精彩--有理数乘法法则教学的课例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8(16):147-150.
4
贾随军,刘明君,叶蓓蓓,曹春艳.
20世纪以来中学数学教材中“负负得正”法则解释方式的研究[J]
.数学教育学报,2015,24(4):76-81.
被引量:9
5
覃淋.
负数的历史以及“负负得正”的缘由[J]
.数学教学,2018(7):6-10.
被引量:4
6
刘超,谢红英.
对初中数学“负负得正”的教学探究[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6(6):53-56.
7
邹翔如,段志贵.
“负负得正”可以证明吗?[J]
.数学通讯,2023(7):1-4.
8
张芳铭,巩子坤,江春莲.
职前数学教师对“负负得正”模型理解水平的调查研究[J]
.中学数学杂志,2023(8):34-38.
9
叶新和,姚娟妹.
立足学生实际发展理性水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设计与思考[J]
.中学数学月刊,2023(11):38-4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王华.
教应有理,学需思辨,守朴而日新[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7,0(7):11-14.
2
冯启磊,姚春艳.
负负得正的教学:直观与推理的融合[J]
.数学通报,2018,57(5):16-19.
被引量:1
3
刘超,谢红英.
对初中数学“负负得正”的教学探究[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6(6):53-56.
4
李单,李健.
“负负得正”法则的解释模型——基于中、日、新、美、澳初中数学教科书的比较[J]
.中学数学杂志,2020(8):40-44.
被引量:2
5
覃淋.
中国数学史中正负数的概念、运算法则及其表示[J]
.数学通讯,2020(15):4-6.
被引量:1
6
张静.
“为什么‘负负得正’”学习探究的课例研讨[J]
.上海中学数学,2020(7):40-43.
被引量:1
7
孙丹丹,胡锡娥.
有理数乘法教科书设计及教学分析--基于有理数乘法的历史[J]
.中学数学月刊,2020(10):15-18.
被引量:2
8
邵爱娣,栗小妮,汪晓勤.
美国早期代数教科书中的“负负得正”解释方式研究[J]
.数学教育学报,2021,30(1):85-90.
被引量:5
9
栗小妮,汪晓勤.
HPM课例研究对教师MKT的影响[J]
.数学教育学报,2021,30(3):83-89.
被引量:11
10
左培培,邵爱娣,孙丹丹.
基于网络研修的“有理数乘法”课例生成[J]
.中学数学月刊,2021(8):35-39.
1
张孝达.
学生认为“(-3)×(-4)=9”,该怎么办?[J]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04(5):3-3.
被引量:1
2
赵世念,李斌.
“硬性规定”和“无理定义”之缘由[J]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上半月),2016,0(3):46-47.
被引量:1
3
张振山,张治中.
“负负得正”的原理[J]
.中国教师,2009(S2):330-330.
4
严灿云.
“负负得正”——巧记电场中的功能关系[J]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2013,31(3):31-32.
5
佟巍,汪晓勤.
负数的历史与“负负得正”的引入[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教师版),2005(1):126-128.
被引量:16
6
龚烈炯.
“负负得正”教学再思考[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下半月初中),2008(8):11-13.
被引量:5
7
刘志强,崔向锋.
由“为什么负负得正”引发的一些思考[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教师版),2005(12):18-19.
被引量:1
8
李普林.
如何向学生解释负负得正[J]
.湖南教育(下旬)(C),2010(3):38-39.
被引量:1
9
董晓华.
病句判断与修改六法[J]
.初中生辅导,2012(32):12-14.
10
谢荣.
不得不说......[J]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6,0(4):41-42.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教师版)
200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