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隐性知识显性化问题初探
被引量:
2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对隐性知识显性化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梳理,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深化该课题研究的问题和思路,探讨了隐性知识显性化问题的研究方法。
作者
闻曙明
王剑敏
机构地区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7-119,共3页
Journal of Soochow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隐性知识显性化问题研究>(项目编号:04SJB630011)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
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
外化
初探
分类号
B804 [哲学宗教—思维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315
引证文献
29
二级引证文献
166
参考文献
1
1
黄瑞雄.
波兰尼的科学人性化途径[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22(2):30-37.
被引量:24
二级参考文献
4
1
张一兵.
波兰尼与他的《个人知识》[J]
.哲学动态,1990(4):25-28.
被引量:19
2
Michael Polanyi. The growth of science in society[J] 1967,Minerva(4):533~545
3
黄瑞雄.
萨顿科学人性化的理想与现实[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14(4):10-15.
被引量:13
4
冯艳丽.
论体育学术期刊的产业化经营[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2):38-40.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23
1
俞胜,洪晓楠.
论波兰尼的随机观[J]
.系统辩证学学报,2004,12(3):64-67.
2
俞胜,洪晓楠.
论波兰尼的“个人知识”科学发展模式[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3(4):10-13.
3
魏茂明.
推进我国的意会知识创新[J]
.发展论坛,2001(4):33-34.
4
李丽华,李小平.
论大学科学课程人文性开发的观念前提[J]
.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5,19(2):71-73.
被引量:3
5
PMC卡适合多媒体应用[J]
.电子设计技术 EDN CHINA,2006,13(3):16-16.
6
李小平.
大学生学习的“占有性”倾向分析[J]
.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6,20(2):140-142.
被引量:2
7
曹晖.
VI-视觉识别设计的美学形式与特征[J]
.文艺评论,2006(6):84-86.
被引量:20
8
闫宏秀.
建构主义、知识的空间生产与历史性[J]
.江西社会科学,2007,27(4):54-57.
被引量:3
9
白会肖,左爱敏.
波兰尼“个人知识”学说对计算机教学的启示[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9(4):37-38.
10
丁国蓉.
默会认识论:影像媒介教育的一个视角[J]
.新闻界,2008(6):123-125.
被引量:3
<
1
2
3
>
同被引文献
315
1
闵长富.
试论隐性信息的开发[J]
.商业研究,1993(10):30-32.
被引量:2
2
陈志军,许松.
试论企业的隐性知识共享[J]
.生产力研究,2007(22):128-129.
被引量:4
3
郁振华.
范例、规则和默会认识[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0(4):47-54.
被引量:14
4
李坤.
业务转型企业内部隐性知识转移过程及特征[J]
.科技管理研究,2009,29(9):372-374.
被引量:7
5
潘少娜.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J]
.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3):17-17.
被引量:1
6
杜克强.
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精髓──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J]
.教育学术月刊,1994(5):37-38.
被引量:4
7
B.CBrookes,王崇德,邓亚桥,刘继刚.
情报学的基础(三)[J]
.情报科学,1983,4(6):84-91.
被引量:9
8
陈晓靖.
从隐性知识的缺失看大学英语教学[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8(11):138-140.
被引量:1
9
刘彦文,管玲芳.
案例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J]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8,1(4):69-75.
被引量:42
10
刘莉萍.
融学习和工作于一体的高职食品检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
.职业教育(下旬刊),2013,0(2):65-68.
被引量:3
<
1
2
3
4
5
…
32
>
引证文献
29
1
叶宏伟,金中仁,宓永迪.
信息创新:基于知识螺旋的分析[J]
.情报资料工作,2007,28(2):17-20.
被引量:7
2
陆小成,罗新星.
基于建构主义的技术创新扩散隐性知识转化研究[J]
.情报杂志,2007,26(7):20-23.
被引量:10
3
钱小平.
浅析图书馆隐性知识显性化[J]
.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16(3):59-61.
被引量:9
4
员巧云,程刚.
隐性知识交流中的透视变换[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33(5):95-98.
被引量:6
5
陈力.
计算机基础教育中隐性知识的显性化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7(3):167-170.
被引量:2
6
韩丽艳,高丽娜.
道德范畴下社会性软件隐性知识显性化研究[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1):124-126.
7
左欣,李小琳,连伟,王利民.
基于数据挖掘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及其构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1):77-81.
被引量:2
8
王继有,李岩.
基于社会性软件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探究[J]
.软件导刊,2010,9(6):15-16.
被引量:3
9
程慧平,万莉.
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过程与机制研究[J]
.情报杂志,2010,29(11):118-121.
被引量:7
10
党志平.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策略探索[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11(2):19-20.
被引量:1
<
1
2
3
>
二级引证文献
166
1
任兀.
艺术管理者隐性知识管理探赜[J]
.艺术管理(中英文),2020(3):153-160.
被引量:2
2
孙渝红,赵茹兰,孔令兰.
“互联网+”背景下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实践教学改革[J]
.现代英语,2020(14):32-34.
3
侯怀银.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需要处理的几个关系[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61(1):98-103.
被引量:9
4
孙金香,李莉,韩雪丽.
高校师德建设的时代内涵、价值意蕴与实践向度[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3):25-27.
被引量:2
5
钱莉.
论知识管理在图书馆信息化改造过程中的突出地位与巨大作用[J]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S1):11-13.
6
邓乙凤.
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的探析[J]
.金融教育研究,2009,23(3):147-148.
被引量:1
7
金中仁,金敏婕.
基于核心竞争力:信息集群螺旋推进因素分析[J]
.情报杂志,2008,27(8):41-43.
被引量:2
8
李舒平.
个人数字图书馆实现隐性知识交流的可行性分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27):5-7.
被引量:1
9
黄义侠.
中国图书馆隐形知识研究之状况[J]
.现代情报,2008,28(12):120-123.
被引量:2
10
金中仁,张杰,陈振宇.
信息集群技术架构与运行模式研究[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8):14-16.
被引量:3
<
1
2
3
4
5
…
17
>
1
张香敏.
学生隐性知识的生成与获得[J]
.煤炭高等教育,2005,23(2):83-85.
被引量:11
2
刘倩倩.
隐性知识显性化研究综述[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S1):146-148.
被引量:2
3
尚晋军.
遮不住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概念研究概述[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9(2):100-101.
被引量:6
4
周文华.
论庄子哲学是可知论——庄子认识论初探[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7(4):457-481.
被引量:2
5
赵广明.
“存在”与“无”[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5):24-28.
6
王连娟.
隐性知识概念阐释与特征分析[J]
.价值工程,2007,26(11):47-50.
被引量:9
7
邢凡夫.
隐性与显性知识的转换——二语习得中的思维和逻辑问题[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5(1):85-88.
被引量:1
8
赵士英,洪晓楠.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辩证关系[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7(10):20-23.
被引量:166
9
张卫兵,秦现生.
隐性知识的信息管理初探[J]
.哲学动态,2010(9):19-23.
被引量:2
10
陈怀松.
梦、信仰和认识论的恐慌——罗素《哲学问题》断想[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21-22.
<
1
2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刘纪鹏
王国刚
张泉
祁斌
邢会强
任胜利
田任均
陈芳平
王建中
相关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深圳证券交易所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证监会
相关主题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